是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是非 | |
---|---|
是非,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shì fēi,指事理的對與錯;泛稱口舌的爭論。見《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多用來指不好的事情。[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是非 [2]
外文名 right and wrong
拼音 shì fēi
注音 ㄕㄧˋ ㄈㄟ
釋義 指事理的對與錯
近義詞 好壞、瑕瑜
類別 漢語詞彙
拼音
shì fēi
基本解釋
[Right and wrong]∶對與錯;正確和謬誤。是非問題。
[Discord]∶口舌;糾紛。造句:你不要搬弄是非好吧?
[Appraise]∶評論;褒貶。不屑隨人是非。
引證解釋
1、高聳貌。
①晉 陶潛 《擬輓歌辭》之一:"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② 鄧小平 《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辭》:"對實現四個現代化是有利還是有害,應當成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標準。"
2. 指辨別是非。
《孟子·公孫丑上》:"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3. 褒貶;評論。
①《史記·太史公自序》:" 孔子 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
②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恥笑,人是非。"
③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雷震景德門,公(袁可立)疏指闕政之慝,及庇權奸,煩織造、寶珍,是務是非涃擾。"
④清 沈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余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
4. 指是非的標準。
①唐 劉禹錫 《天論中》:"是非存焉,雖在野,人理勝也。"
②宋 蘇軾 《劉壯輿長官是是堂》詩:"閒燕言仁義,是非安可無!"
③曹禺 等《膽劍篇》第四幕:"臣以為 泄皋 大夫太沒有是非了。"
5.糾紛;口舌。
①《莊子·盜跖》:"搖唇鼓舌,擅生是非。"
②《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若是押發人是個學舌的,就有一場是非出來。"
③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好傢夥,再招出一場是非來,我非死在獄裡不可!"
④《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時潛蹤在外,雖這一點物件也恐被人識認,惹起是非。"
6. 指錯事。
《金瓶梅詞話》第八六回:"我為下甚麼是非,作下甚麼歹來,如何平空打發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