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春鵑Rhododendronsimsii&R
別名:映山紅、滿山紅、山躑躅、紅躑躅、山石榴
分類:灌木花卉
科屬: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杜鵑花目 杜鵑花科 杜鵑花屬
盛花期:春季
目錄
春鵑的介紹
春鵑,又名映山紅、滿山紅、山躑躅、紅躑躅、山石榴,落葉灌木,高約2米;分枝多,枝細而直。葉互生,長橢圓狀卵形,先端尖,表面深綠色,疏生硬毛,背面淡綠色。總狀花序,花單生或頂生,漏斗狀,花色多樣,品種繁多。有常綠杜鵑、落葉杜鵑;根據花期分為春鵑、夏鵑和春夏鵑。依花型分為單瓣、套瓣和重瓣。花瓣又有扁平、微皺邊和皺邊之分。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多生于山坡、丘陵灌叢中。
春鵑的形態特徵
概況
春鵑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它是春鵑花科中一種小灌木,有常綠性的,也有落葉性的。北半球溫帶各地,都有春鵑花的分布。春鵑花十分美麗。管狀的花,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當春季春鵑花開放時,滿山鮮艷,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春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着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春鵑的真諦。
春鵑花的代表種,就是俗稱的「映山紅」。它幾乎遍布長江流域各省以至雲南、台灣等山地和丘陵上的疏林或灌木叢中。漏斗狀的花,花瓣有酸味,可當水果吃,但一次食用不能過多,否則會引起鼻出血。
枝
春鵑為落葉灌木,高約2米;枝條、苞片、花柄及花等均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
葉
春鵑的葉紙質,卵狀橢圓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頂端尖,基部楔形,兩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較密。花2—6朵簇生於枝端;花萼5裂,裂片橢圓狀卵形,長2—4毫米;花冠鮮紅或深紅色,寬漏斗狀,長4—5厘米,5裂,上方1—3裂片內面有深紅色斑點;雄蕊7—10,花絲中部以下有微毛,花葯紫色;子房及花柱近基部有糙伏毛,柱頭頭狀。
花
春鵑的花單生或呈總狀花序,花冠鍾狀或闊漏斗狀,通常五裂,色彩因種類不同而有紅、黃、白、紫、粉紅等色,一般春鵑在四月開花,夏鵑在五、六月開花。蒴果,種子多數而細小。
春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杜鵑花多為灌木或小喬木,因生態環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習性和形狀。最小的植株只有幾厘米高,呈墊狀,貼地面生。最大的高達數丈,巍然挺立,蔚為壯觀。 春鵑的花期4—5月
果
春鵑的蒴果卵圓形,長約1厘米,有糙伏毛。為酸性土指示植物。葉含黃酮類(杜鵑花醇)、三萜成分、烏蘇酸。 春鵑的果熟期10月。
春鵑的生態習性
春鵑花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春鵑花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春鵑花經過人們多年的培育,已有大量的栽培品種出現,花的色彩更多,花的形狀也多種多樣,有單瓣及重瓣的品種。春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
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春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春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春鵑花原產中國,馬來半島及亞洲南部高山亦有分布。我國四川、雲南、貴州山區常綠杜鵑種類極為豐富,落葉杜鵑從東北到華南都有分布。天然群落分布於高山,生長在陰坡上,屬半蔭性植物。喜生於氣候涼爽、空氣濕度大、酸性土壤,也耐瘠薄,但不耐積水。
我國除新疆外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尤以雲南、西藏和四川種類最多,為杜鵑花屬的世界分布中心。春鵑花屬種類多,習性差異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春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
春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攝氏度,氣溫超過30攝氏度或低於5攝氏度則生長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後隨溫度上升,花芽逐漸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開花。北方在溫室栽培。1~2月即可開花。春鵑花耐修剪,隱芽受刺激後極易萌發,可藉此控制樹形,復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一般立秋前後萌發的新梢,尚能木質化。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凍害。為常綠或落葉灌木。
春鵑的栽培技術
盆栽技術繁殖方法
可分株、壓條、扦插、播種等。分株,在叢生的大株落花後進行;壓條,在3—4 月進行, 在枝條莖部削傷約3—4 厘米,用土埋上,枝梢上部留出土外,1 年後自壓條莖部切離分栽。 扦插,選用當年生嫩枝作插穗,在4—6 月間剪取5—6 厘米長的新梢,頂部留2—3 片葉, 插入疏鬆的酸性土中;播種,在春季進行。
配製盆土
1—2 年生小苗,可按腐殖土80%、煤灰15%,、其他腐熟基肥5%配置。3 年生以上大苗,按腐殖土60%、煤灰20%、其他腐熟肥20%配置。春季、秋季均可移栽。
薄肥勤施
春鵑根系淺而細,施肥可分4 個階段進行: ①新梢萌發時,宜施以氮肥為主的催芽肥。 ②花謝後,以氮肥為主的肥料追施2—3 次。 ③秋季花芽分化和孕蕾期,宜施2—3 次以磷肥為主的肥料。 ④開花前,施2—3 次以磷肥為主、氮磷結合的肥料。
選擇水質
春鵑喜微酸性水,忌用鹼水。如用自來水,需用0.5%—1%硫酸亞鐵或 300 倍食醋加以調配後再澆。
調和濕潤度
春鵑喜濕潤,一般要求盆土含水量在60%—70%,空氣相對濕度在70% —80%。
擺好位置
春鵑喜半陰,怕強光。1—2 年生小苗要求光照達60%—70%,3 年生以 上的大苗要求光照度50%左右。一年四季花盆的擺放位置,應根據季節變化作相應的移動。[1]
繁殖方法
常用播種、扦插和嫁接法繁殖,也可行壓條和分株。播種,常綠春鵑類最好隨采隨播,落葉春鵑亦可將種子貯藏至翌年春播。氣溫15~20攝氏度時,約20天出苗。扦插,一般於5~6月間選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作插穗,插後設棚遮蔭,在溫度25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1個月即可生根。西鵑生根較慢,約需60~70天。嫁接,西鵑繁殖採用較多,常行嫩枝劈接,嫁接時間不受限制,砧木多用二年生毛鵑,成活率達90%以上。野生春鵑和栽培品種中的毛鵑、東鵑、夏鵑可以盆栽,也可在蔭蔽條件下地栽。 西鵑全行盆栽,培養土多用黑山土,用泥炭土、黃山土、腐葉土、松葉土及煤渣、鋸末等配製的培養土,只要pH值在5.5~7.O之間,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均可使用。上盆一般在4月或11月進行。春鵑花根系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系。澆水,要根據天氣情況、植株大小。盆土乾濕及生長發育需要,靈活掌握,水質忌鹼性,用自來水時,最好在缸中存放l~2月。 4月中旬出房,正值生長旺期,需水量大;梅雨季節,要防積水;7~8月高溫季節,蒸發量大,要隨干隨澆,午間、傍晚還要往地面、葉面噴水降溫;11月上旬進房,若室內加溫,生長仍旺,需水仍大,尤其開花抽梢之際,需水更多;若室內不加溫則生長緩慢,3~5日澆一次水即可。要薄肥勤施。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2]
盆景製作
春鵑花的繁殖可用壓條、扦插、分株、嫁接等方法。也可用生長多年,根干古雅奇特的春鵑老樁製作盆景,多在秋末冬初或春季花謝前挖掘移栽,移栽時多帶宿土,對主幹和主根要進行適當修剪,剪除影響造型的枝條,多留側根和鬚根,對大的枝幹則要仔細審視,確定造型不需要後再將其去掉。先栽在瓦盆或地下養坯,土壤宜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秋末冬初挖的樁子栽後用沙土將其全部埋起來,僅露出少許的枝幹,澆透水後罩上塑料袋保溫保濕;春季挖的樁子也要埋入土中2/3。栽後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等植株活穩發芽後再逐漸除去樹幹部位的沙土。養坯過程中應經常向葉面及樹幹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但根部不要過濕,特別要避免積水,否則會造成爛根,夏季注意遮光,以防烈日暴曬。 春鵑花可製作成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雙乾式、多乾式、露根式、懸崖式、附石式、水旱式等多種形式的盆景。對於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的幼苗可在生長3至4年後逐年進行造型,造型時間多在春季萌芽前或夏、秋的生長季節進行,方法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造型時應遵循先粗後細的原則,對主幹、主枝進行適當蟠扎,其他枝條則以修剪的方法使之成型,由於春鵑花枝幹比較脆弱,容易折斷,操作時應小心謹慎。在生長季節若枝條出現一些斷裂,可在傷口處抹上黃泥,外包塑料薄膜,很快就會癒合恢復。而春鵑花老樁則要靠修剪成型,但對某些枝條也可進行適當蟠扎。為提高觀賞性還可用生長多年、枝幹較粗、形態優美的毛白春鵑老樁做砧木,以品種優良的春鵑花做接穗,用靠接或切接的方法進行嫁接。還可根據樹樁的情況,逐漸去掉部分泥土,將根部提出土面,使其懸根露爪,古樸遒勁。
春鵑花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要求有良好的通風。平時可放在光線明亮養護,夏季和初秋的高溫季節要進行遮光,避免烈日暴曬,否則強光會灼傷葉片,但也不能過於蔭蔽,以免植株徒長,影響開花,可放在陰棚下或樹陰下養護。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要積水,雨季注意排水,空氣乾燥時可向植株及周圍地面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防止葉片乾枯。還可在盆土表面覆蓋一層軟草,以防烈日灼傷盆土表面的細鬚根。每15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為預防黃化病的發生,可在肥液中加入少量的黑礬,以使葉色濃綠光亮。現蕾期增施1至2次骨粉、過磷酸鈣之類的磷肥,可促使花大色艷。冬季移入室內陽光充足處,維持0℃以上土壤不結冰,並控制澆水,使盆土稍濕潤即可。每年的花後進行一次修剪,剪除病蟲枝、乾枯枝、交叉枝、重疊枝、細弱枝、徒長枝,對過長的枝條也要適當短截,以使株形優美、枝條分布合理,加強內膛的通風透光性,有利於植株的生長。每2年左右的春季或秋末翻盆一次,盆土宜用含腐殖質豐富、肥沃疏鬆的微酸性沙質土壤。 植物染料作用:作為花卉的陪襯,春鵑花的枝葉作用沒有被人重視,實際上是一種天然的染料。使用部位:枝葉。
在家養環境中,春鵑花以盆栽為佳。上盆時間選在早春或晚秋為宜。春鵑花根系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系。澆水,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溫度低時少澆;高時,要隨干隨澆,但絕對不能積水。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對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養護要點
環境條件
栽培春鵑花最好具有室內和室處兩種環境。室內環境是在冬季使用。長江流域,室內只要有一定的光照和通風條件,一般不必加溫。北方冬季極為寒冷、乾燥,用中溫(15℃左右)溫室栽培為宜。室外場地,夏秋使用,以泥地為好,忌水泥地。場地要寬敞,通風和蔭涼,上面要搭建蔭棚,遮以蘆簾或借用天然林蔭的蔽護,透光率30%左右為宜,切忌夕曬。
盆土要求
春鵑花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PH值為5.0—6.0。如用粘土或鹼性土,百難活一。特別是夏鵑和洋鵑,非山土不可。山土還要加以改造,通常採用以下幾種配製的培養土。
- 山土7份、乾苔草屑1份、干腐葉土2份,乾肥1份混合配製。
- 山皮土(表土)3份、馬糞3份,落葉雜草3份、人糞尿1份分層堆制,經過1—2年後過篩備用。
- 山土3份、腐葉土3份、園土4份、砂土2份混合配製,並每盆加入50克麻醬渣、骨粉。
花盆選擇
栽培春鵑花的花盆,可根據用途,一般選用泥盆和紫砂盆二種。泥盆通氣透水性好,有利於根系生長,生產單位栽培都用此盆。成型的春鵑花,特別已造型的春鵑花,為供室內外陳設,一般栽於美觀古雅的紫砂盆中,紫砂盆質地細膩,色采豐富、造型美觀,可增倍觀賞價值。紫砂盆通透性能不及泥盆,在種植時,應在四周盆壁墊以碎瓦片(舊瓦片)這樣利於排水。選盆的大小要視植株年齡,一般4—6年生植株用5寸盆;7—10年生植株用6寸盆;11—15年生殖株用8寸盆。
改善水質
澆春鵑花最好使用雨水,其次用河水、池塘水。如用自來水,宜把水存放1—2天,讓氯氣揮發掉再使用。用時加0.2%硫酸亞鐵,生長季節每7—10天澆1次,經常使用,確保土壤呈酸性。
肥水管理
春鵑性喜陰濕,不宜過干。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冬季春鵑花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4—5天澆水1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3月間,春鵑花髮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夏鵑生長發育稍遲,澆水量應少於春鵑。一般每隔2天在上午適量澆水1次。4—6月春鵑花陸續開花,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1次。7—9月上旬高溫乾燥季節,早晚各澆水1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9月中旬至11月,天氣逐漸轉涼,為春鵑花生長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冬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一般隔日清晨澆水1次,保持濕潤即可。春鵑花比較喜肥,一般採用腐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雲英等經腐爛後摻水澆灌,忌用人糞尿。出房後至花蕾吐花前,每隔10天施1次薄肥,濃度為15%,共施2—3次,促使老葉轉綠,萌發新根。花謝後,為了促使發枝長葉,就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施肥5—6次。如連續下雨,可施乾肥。進房前,春鵑花的生長即將停止前,應施肥1—2次。
室外遮蔭
在出房前到開花前宜多見陽光;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60%;在6月到7月上旬的梅雨期間,正是春鵑花抽葉發枝期,應儘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9時至下午4時還應遮蔭,以防灼傷新葉。7月中旬到9月上旬,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5時要遮蔭,防止烈日照射。9月以後的秋季生長期可縮短遮蔭時間,一般可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遮蔭,10月以後宜多見陽光。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整形修剪
春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只在花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春鵑的病害防治
春鵑的病蟲害以預防為主,冬季和春季新梢萌發前,用托布津 600—800 倍液或等量式波爾多液噴灑花盆、盆土和植株2—3 次;新芽萌發後,用50%可 濕性多菌靈600 倍液噴灑,每星期1 次,連噴3 次;盛夏時節,易發生紅蜘蛛, 可用50%敵敵畏乳劑2000 倍液噴殺。
春鵑的品種分類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產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布。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此外,北美分布有24種,歐洲分布有9種,大洋洲分布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綠大喬木、小喬木,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杜鵑花分落葉和常綠兩大類。落葉類葉小,常綠類葉片碩大。花的顏色有紅、紫、黃、白、粉、藍等色。喜陰涼、濕潤,耐寒,多生長在海撥1000-1400米的山坡、高山草甸、林緣、石壁和沼澤地。
春鵑的分布區域
春鵑集中於雲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區的橫斷山脈一帶。中國是春鵑花的分布中心,約有460種,除新疆和寧夏外,各省區均有分布。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是最集中的產地,均分別占百種以上,僅雲南的杜鵑花品種就占全國品種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許多國家從這裡引種。杜鵑花是一個大屬,全世界約有900餘種,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北美洲,而以亞洲最多,有850種,其中我國有530餘種,占全世界59%,特別集中於雲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區的橫斷山脈一帶,是世界杜鵑花的發祥地和分布中心。喜馬拉雅山脈的不丹、錫金、尼泊爾、緬甸、印度北部,種類也較多,日本、朝鮮、蘇聯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僅有少數種類。
春鵑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有些亦可食用。映山紅的花味酸無毒,可生食;大白春鵑、粗柄春鵑的花至今是滇中人民的優美蔬菜。
藥用價值 杜鵑花科春鵑花屬植物杜鵑RhododendronsimsiiPlanch.,以根、葉及花入藥。春末採花,夏季采葉,秋冬采根,曬乾備用或鮮用。春娟花性甘微苦、平、清香,在醫學上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去風濕,調經和血,安神去燥,民間常用此花和豬蹄同煲,可治女性帶赤下。長期飲用有美白和祛斑之功效。春鵑花的根、葉、花入藥,有和血調經、消腫止血的功效;花葉外用根治內傷、風濕等症。杜鵑花辛、溫,有大毒,還可主治風痰劇痛、風濕痹痛和風蟲牙痛等症。
性味歸經
根:酸、澀,溫。有毒。葉、花:甘、酸,平。
功能主治
根:祛風濕,活血去瘀,止血。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閉經;外用治外傷出血。
花、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止癢。用於支氣管炎,蕁麻疹;外用治癰腫。
用法用量根2~3錢;花、葉3~5錢;外用適量,根研粉,葉鮮品搗爛敷患處。
注意孕婦忌服。
春鵑的園林用途
春鵑可以盆栽,也可以在蔽蔭條件下地栽。其形秀麗美觀。庭院栽培的春鵑樹,應剪整為傘形,其形增添樂趣美景。適宜群植於濕潤而有庇蔭的林下、岩際,園林中宜配植於樹叢、林下、溪邊、池畔及草坪邊緣;在建築物背陰面可作花籬、花叢配植。一些種類可製作盆景。
高山杜鵑花根系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春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春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春鵑專類園極具特色。
春鵑的作用用途
春鵑除作觀賞,入藥或提取芳香油,可食用外,樹皮和葉可提制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用羊躑躅的枝、葉、花浸泡漚制,可作殺蟲農藥;興安杜鵑等,可製藥。有些種類的樹皮、樹葉含豐富的蘸質,可提取栲膠;春鵑花的木材、根兜,質地細膩、堅韌,可制碗、筷、盆、缽、煙斗、根等日用工、藝品。[3]
春鵑(毛鵑)和夏鵑有什麼不同怎麼區分
分步閱讀
綠化工程中,我們經常會使用到綠化小苗春鵑(綠化中春鵑一般使用的為毛鵑)和夏鵑,但是因其同為小杜鵑長得相似不易區分辨別,常導致春鵑夏鵑不分,栽植混亂與設計不符,那麼春鵑和夏鵑有什麼不同應該怎麼區分呢?筆者為大家帶來圖文介紹。
葉片大小不同
- 毛鵑葉片大,可達5-9cm,夏鵑葉片較小一般1-2cm。所以大葉片為毛鵑,小葉片為夏鵑。
- 綠化中春鵑(毛鵑)和夏鵑有什麼不同怎麼區分?
- 葉片質感不同
毛鵑葉片相對較柔軟,表面灰綠色或淺綠色,不發亮,葉片邊緣不反折;夏鵑葉片略微具革質,而且葉片會有一些發亮,葉片略微反折。所以根據葉片質感,也可以快速將毛鵑、夏鵑區分判斷。
秋冬季葉色不同
秋冬季天氣變冷,毛鵑部分葉片會變成黃色,尤其是中下部分葉片;夏鵑葉片則主要會表現出暗紫紅色,甚至夏天也會表現出紫紅色。所以根據其葉片顏色變化也能將毛鵑、夏鵑快速區分。
高度不同
毛鵑和夏鵑雖都常用於綠化帶,但是毛鵑可以用在低層、中層,高度一般在30-80cm;但是夏鵑一般用在低層,高度一般在20-40cm。高度差異較明顯。
花期不同
如同它們的名字,毛鵑開花主要集中在4-6月,夏鵑開花主要集中在6-8月,因此根據它們的花期也可以幫我們輔助區分判斷。需要注意的是,毛鵑、夏鵑實際也可能會在9-11月部分開花,這主要與小氣候有關,所以觀察它們的花期只是輔助區分判斷,以及為設計人員提供花期參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