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送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送僧》

作品名稱: 《春送僧》

創作年代: 唐末

文學體裁:詩

作者:貫休

《春送僧》唐末五代時期前蜀畫僧、詩僧貫休的詩。[1]

貫休終生為詩,以詩著名,其送贈詩寫得很好,其中尤以送同道僧友之詩為佳。這首七絕詩,把瀟瀟春雨中贈別友人之景、之情描摹得非常生動,景為主體,情寓其中,文筆生動流暢,委婉含蓄,感染力很強。

詩詞正文

作品注釋

①蜀魄:傳說戰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死後魂魄化為子規(杜鵑鳥)。後人因以蜀魄、望帝等作為杜鵑鳥的別稱。

杜荀鶴《聞子規詩》有句"楚天空闊月成輪,蜀魄聲聲似告人。"關關:擬聲詞,擬鳥啼聲。此處則擬杜鵑鳥的啼聲。沖雨:冒雨。潯:水邊之地,江潯即江邊。

②松柏心:指堅定不移修持佛道的志願。松樹與柏樹,枝葉繁茂,經冬不雕。人們詩文中常以松柏作為志操堅貞的象徵。

作者簡介

貫休[2](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省蘭谿市)[3]人。唐末五代時期前蜀畫僧、詩僧。唐亡後於晚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他以詩著名,同時也是畫家和書法家,有《禪月集》存世。傳說諾距羅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戰士,後來出家,佛祖讓他靜坐修行,以摒棄當兵時的粗野性格,後雖修成羅漢,但他靜坐時仍有一股威猛之氣。畫中羅漢如《宣和畫譜》記載貫休的畫風:"狀貌古野, 殊不類世間所傳,豐頤蹙額,深目大鼻,或巨顙搞項,黝然若夷獠異類,見者莫不駭矚。"

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貫休一生詞作頗多,內江聖水寺的智海法師在他的佛教網站上整理收錄了500多首作品(卷八百二十六至卷八百三十八)。

唐朝時,佛門僧人貫休,是婺州蘭溪人。貫休和尚能吟詩,寫一手好字,擅長繪畫。王建在蜀建立前蜀王朝時,他來到蜀中,居住在龍華寺專供他修行參禪的居室里。他用水墨畫法為寺里畫了十六個羅漢和一幅佛像、二幅菩薩像。畫上,巨大的岩石縈繞着雲霧,虺節的蒼松盤繞着古藤。而佛、菩薩和十六位羅漢的相貌都古岸異常,跟別的畫師畫的不一樣。貫休自己時常說:"我是在夢中見到了這些神佛,醒來後將他們畫出來的,也可以稱他們為'應夢羅漢'吧。

貫休能詩,能詩善書,詩名高節,又擅繪畫,宇內咸知。有《禪月集》存世。以畫羅漢最著,且都是奇形怪狀的風格。他的水墨羅漢十分重視羅漢精神面貌的刻畫,線描勾勒技法已然達到了傳神寫照的高度,在這點上貫休繼承了閻立本。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筆法堅勁,人物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誇張,所謂"梵相"。在中國繪畫史上,有着很高的聲譽。存世《十六羅漢圖[4],為其代表作。

視頻

南懷瑾 :大唐高僧貫休禪師公案!

.

傳說罕見的貫休真跡,藏在日本高台寺,檢測:南宋摹本!

.

參考資料

  1. 《春送僧》 詩詞文句網
  2. 《貫休簡介》 古詩文網
  3. 蘭溪13位牛人入選金華名人雕塑園 蘭溪歷史;發布時間;2016-07-19 11:04:12
  4. 五代 貫休 十六羅漢圖 終南山書院;發布時間;2018-12-19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