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天,風箏在天上飛(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天,風箏在天上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春天,風箏在天上飛》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春天,風箏在天上飛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清·高鼎 《村居

風箏,幾乎是每個人童年的美好記憶。

據考,風箏是由春秋時的大思想家墨翟所發明,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它融合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並發展成為一項民間藝術。

我最初知道風箏,是因為一隻「走疆」的風箏,它墜落在我大祖父家的屋子上。按照習俗,「走疆」的風箏掉在誰家屋子上,這戶人家不是要死人就是要失火。大祖父是我祖父的大哥,為人強梁,周圍沒有人不怕他的,這下子便鬧得沸沸洋洋。

這是一隻板鷂風箏,又名「七簇星」,即由七個小六角星組合而成,正面的上部裝有不少「哨子」,下方還對稱裝有兩隻大葫蘆,那是「嗡子」。哨口風箏能在空中發出「瞿瞿」的聲音,嗡子則有「嗡嗡」的轟鳴,大風箏在天上,哨聲和嗡聲發生共鳴,形成交響,現代人便將其稱之為「空中交響樂」。小時候的我們曾聽到過不少。

鄉下的文化生活貧乏,春天裡的風箏便成了我們的企盼,上學和放學路上,我們必是要側耳細聽天上是否有風箏的聲音。空中的風箏很好看,風箏製作者們精心地將風箏糊成五顏六色,而且要配上長長的彩色尾巴,「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好風的日子,大風箏安靜地臥在空中,就像固定了一般,成為一道絕美的風景。但是,如果遇上不正常天氣,風力忽大忽小,風箏就會在空中顛簸,就會搖頭擺尾,甚至於「着」下來。夜間放風箏,放飛人必是要委託人監視風箏,嚴密注意風向和風力,以保證風箏的安全。

掉在大祖父家屋子上的風箏是不遠處一個青年放的,事故發生以後,他託了許多人登門向大祖父求情,打招呼,最後是怎麼解決的,我記不太清楚了,只知道在大祖父家門前的場地上放了許多鞭炮,掛了「紅」。

小時候的我沒有正經放過風箏,看別人放風箏看得眼紅,便自己憑想像糊了一個小六角星風箏,放飛時卻總是上不了天,不是是因為風箏的尾子太重,就是風箏的線太短。無奈之下扎幾回「草子龍兒」,用一根短短的線牽着,在場院裡瘋跑,算是過了放風箏的癮。

如東是風箏之鄉,幾年來舉辦過多屆國際風箏節,年年都引來世界各地眾多的風箏愛好者。我曾因民間文藝工作者身份受邀前往觀摩,有幸領略了各類風箏的異彩。如東的板鷂風箏在當地算是很有名氣和影響的,但是,跟現代風箏相比,顯變得相形見絀,因為傳統的板鷂風箏是由竹篾等硬骨架製成的,太大了無法走動上天,而且風箏的表面是由紙糊(現在改由絹制),所以,受到天氣(晴雨)的限制,而賽場上的那些什麼海綿寶寶、鐵臂阿童木、大白馬等形式各異的軟體風箏和龍串類風箏,不僅體形巨大,且不怕雨,那些風箏還可放可縮,極便於運輸,成了風箏中的姣姣者。

風箏放飛的日子,在無邊無際地南黃海灘涂上,有無數隻風箏在空中飛,大的,小的,紅的,綠的,彩的,果然是形形色色,異彩紛呈。還有一群年輕人,他們也趕着放風箏的日子,放飛着自己研製的飛行器,那些東西是帶有遙控器的,因此,它們遠遠「凌駕」於風箏之上,自由自在地在那裡穿雲掠霧,它們的金屬外殼帶着製作者的智慧在空中閃閃發光。

放風箏有健身作用,當然更多的是一種吉祥的寓意,人們以此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祈禱一個太平、可以掌控的未來。一隻風箏,就代表着人們對未來的期望和對當下的把握。所以,放風箏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駕馭的過程,展現了人們的聰明才智。

在袁莊鄉里,隱居着幾位風箏傳人,他們都是製作和放風箏的高手,如今雖然年紀大了,家裡仍保存着板鷂風箏,今年七十八歲、長期擔任鎮領導的陳十如老先生告訴我,前些年,每年的清明節前後他都要跟他老哥陳十銀一起放一兩次風箏,兩個人負責舉送風箏,再請兩三個人幫助背風箏線。他說放風箏不僅能強身健體,在清明時節踏青,在曠野上跑步,在星空下仰望練眼,而且還能增強團隊協作精神,放風箏時,大家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放風箏的時候,任何一個人出了問題,風箏就上不了天。最後,他激動地說,放風箏,就是放飛自己的心靈,放飛希望,創造美好幸福的未來……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隻風箏!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