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化現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化現象

中文名: 春化現象

外文名: 春化現象

縮 短: 這些作物到達開花的日數

延 長: 春化時期

作物的春化指一、二年生種子作物在苗期需要經受一段低溫時期,才能開花結實的現象。這個發育時段稱為春化階段。中國農民早已注意到春化現象,並應用於實踐。當因自然災害冬前未能按季節播種小麥時,採用「悶罐法」,把濕種子悶在罐里放在冷處40-50天(人工春化),春暖後播種,當年仍可以收穫。[1]


春化學說

1927年蘇聯T.Д.李森科利用分期播種進行作物春化問題的研究,其後蘇聯在生產上大面積進行冬小麥春化處理,冬麥春播獲得成功。他根據這些工作提出植物階段發育假說,認為第一個發育階段是以溫度為主要因素的,叫春化階段。春化是一誘導現象,它並不直接引起開花;有春化現象的作物,包括一年生作物、大多數二年生作物和某些多年生作物。這些作物中,髭表現出對低溫的絕對需要,沒有適當的低溫便不形成花原基。很多種冬性一年生作物,對春化有數量上的反應,延長春化時期,可縮短這些作物到達開花的日數。


有許多作物,在種子吸水膨脹後開始萌動時被春化,以萌發早期最有效。也有些作物需要以營養體狀態經受寒冷;還有些作物,莖尖分生組織是感受部位。雖然感受低溫的部位隨作物而異,但春化作用只發生在能分裂的細胞內。在春化過程中,如把作物放回到較高溫度下,春化效應將解除。解除春化只發生在短時期的春化處理過程中,春化狀態一旦完全建立,便很穩定,高溫已不起作用。春化處理在生產中的 應用,除為了冬麥春播外,在小麥育種、引種以及小麥夏播中也得到了應用。


冬小麥春播則不能抽穗結實,可是冬播的種子卻往往被一些鳥獸所食,這是困擾麥農多年的問題。後來人們認識到,原來冬小麥種子,需要一定時間的低溫刺激才能開花結實(春化作用),於是對小麥種子進行人工低溫處理,處理後的冬小麥春播也能抽穗結實了。


談談春化現象

冬季的低溫對有些植物在翌年春、夏季開花的影響早已受到重視,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冬小麥必須在秋季播種,出苗後越冬,來年夏季抽穗開花。如果將冬小麥在春季播種就只長莖葉,不能開花。需要春化的植物,包括冬性一年生植物、大多數兩年生植物和有些多年生植物。春蕙蘭屬於最後一種。需要春化的植物有的表現出對低溫的絕對需要,沒有適當的低溫就不能形成花原基。有的只是對春化在數量上的反應,延長春化時期可縮短植物到達開花的日數。這些植物不經過低溫也能開花,只是需要的時間要長,形成的花數要少。春化過程是一種誘導現象,春化時除需要低溫外還需要水分、足夠的氧氣和必須的養料等綜合因素。


需要春化的植物,有些可在種子吸漲後開始萌發時被春化,以萌發時胚迅速進行細胞分裂時最有效。有些植物則是以植物體經受寒冷,它們在感受低溫的部位方面有相當差異。有些是莖尖分生組織;有些是營養體,如葉片、根等。把這些營養體分離,進行春化,它們再生的植物就有了春化的行為。寒冷的作用顯然限於進行細胞分裂的部位。估計春蘭的感受部位是在花梗的基部細胞分裂處。因為春蘭在春化之前它的花已成形,不經過低溫,花梗就不再伸長,從花梗基部腐爛掉。蕙蘭有可能與春蘭一樣,也可能它的整個花苞都需要低溫。這只是從一般的情況進行的推測,需要做實驗證明。


春化作用可以傳遞嗎?沒有一致的實驗數據,有些植物不能,如一些菊科植物就不能通過嫁接來引起沒有春化的花芽開花。但也有例外,如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可以嫁接一片春化的葉片來引起整株植物的春化。所以有些植物生理工作者推測植物經過低溫產生一種「春化素」的物質,經過嫁接傳遞給了未春化植物。但這種物質是假定的,至今還未分離鑑定。


春化現象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分生組織細胞感受低溫,引起一系列的生化過程。有人推測可能是低溫不能產生某種抑制物,但春化被證明需要氧氣和外源糖的供應,所以春化作用更可能是導致開花所需的重要因素的形成。赤黴素(一種生長激素)可代替低溫誘導有些需冷植物開花,這意味着赤黴素可能在春化過程中形成並起作用,但嚴格的分析未證明它們有因果關係。在春化現象的背後,到底是怎樣的過程,又有哪些物質在起作用,植物學家正在探索中。


蘭花春化需要的溫度一般要在10至零下2度之間較好,人為控制可保持夜間溫度在5度左右。春化時間一般要在50天以上,為50-60天。這 里有一個實驗數據:用高溫30-35度來解除春化作用,在春化時間達到8周(56天)的時候,高溫就不能解除春化作用,說明春化完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