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詩13-15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昔游詩13-15 |
![]() |
昔游詩13-15是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姜夔的作品之一。
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
信息
作品名稱:昔游詩13-15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姜夔
正文
其十三
既離湖口縣,未至落星灣。 舟中三兩程,程程見廬山。 廬山遮半天,五老云為冠。 朝看金疊疊,暮看紫巉巉。 瀑布在山半,仿佛認一斑。 廬山忽不見,雲雨滿人間。
其十四
雪霽下揚了,閒望江上山。 山山如白玉,日照金孱顏。 是時江水淨,影落清鏡寒。 潮催庾信老,雲送佛狸還。 萬古感心事,惆悵垂楊灣。
其十五
衡山為真宮,道士飲我酒。 共坐有何人,山中白衣叟。 問叟家何在,近住山洞口。 殷勤起見邀,徐步入林藪。 雲深險徑黑,石成湍水吼。 尋源行漸遠,茅屋翦如帚。 老烹茶味苦,野琢琴形丑。 叟雲司馬仟,學道此居久。 屋東大盤石,棋畫今尚有。 古木庇覆之,清泉石根走。 因悲百年內,汲汲成白首。 仟人固難值,隱者亦可偶。 追惟恍如夢,欲畫無好手。[1]
簡介
姜夔,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游、節序、交遊、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雲野鶴般的個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2]
參考資料
- ↑ 「姜夔」詩詞全集 昔游詩13-15 詩詞名句網
- ↑ 姜夔簡介 國學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