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明憲宗與萬貴妃:曠世忘年戀

明憲宗與萬貴妃:曠世忘年戀,明朝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明憲宗與萬貴妃

明憲宗朱見深愛上了比自己大十九歲的萬貴妃,這段曠世忘年戀在史上被稱之為「成化畸戀」。本來年齡大些也無可厚非,可這位萬貴妃為了維護自己在後宮中的地位,不惜對眾多懷孕宮人屢施毒手,害得憲宗膝下荒涼。可憐憲宗的一片痴情,卻成了萬貴妃爭權奪利的工具。


土木堡之變


要解釋明憲宗朱見深為什麼會愛上比自己年長十九歲的萬貴妃,就必須從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說起。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在明朝的北方邊境上崛起了一支強大的蒙古部族,號稱瓦剌。瓦剌是少數民族,以遊牧為生,自也先繼承王位之後便開始向明朝挑釁,使得雙方的關係越加緊張。最終,戰爭爆發了,明軍守將在蒙古鐵騎的重創下節節敗退,朝廷急忙調集大軍前去增援。這時候,英宗身邊的宦官王振居然慫恿英宗御駕親征,而且還把蒙古軍說得不堪一擊。好大喜功的英宗聽了之後躍躍欲試,不顧其他大臣的反對,毅然踏上了親征之路。結果這支軍隊在土木堡被蒙古兵打敗,輕率的英宗也被俘虜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


英宗出征之前將朝政交給了弟弟朱祁鈺處理,所以被俘的消息傳來之後,監國的王朱祁鈺就被推上了歷史的前台。因為當時英宗的太子還小,所以在孫太后的授意下,朱祁鈺便登上了帝位。朱祁鈺即位之後先是懲治了王振的黨羽,又打退了瓦剌的進攻,使得朝廷局勢暫時穩定了下來。可是貪戀皇位的他不想迎回被俘的英宗,最後雖然在大臣的壓力下,不得不將英宗接了回來,但明顯沒有交還皇位的意思。


他不但將英宗軟禁起來,還希望自己的兒子朱見濟能夠取代英宗的太子朱見深成為皇位的合法繼承人。為此,他不惜動用重金去賄賂群臣,最後果然成功地廢掉了太子,將自己的兒子立為了太子。


英宗被俘的時候,朱見深只有兩歲,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命運一夜之間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轉折。可是身邊的孫太后目睹土木堡之變,深深地為憲宗擔憂。為了防止野心勃勃的朱祁鈺加害朱見深,她便將自己貼身的宮女,一個叫做萬貞兒的女子送到了小太子的宮中,讓她去照料保護這個可憐的幼童。這個聰明的宮女不是別人,正是後來讓憲宗迷戀不已的萬貴妃。所以,朱見深初次結識萬貴妃的時候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孩子,那時候,他稱呼萬貞兒姑姑,在寂寞的深宮中,這個女子就是他唯一的依靠。直到朱見深被廢去太子之位,萬貞兒始終陪伴着他,給予了他母親般的關愛。隨着朱見深一天天長大,對身邊這位女子的感情也產生了一些變化,但無奈萬貞兒只是一介宮女,而且年長自己十九歲,縱然再喜歡,也難以有個正式的名分。


恃寵而驕,橫行後宮


天順元年(1457),英宗發動政變,奪回了皇位,朱見深又被重新立為了太子,地位瞬間又發生了轉變。等到英宗歸天之後,朱見深於天順八年(1464)登基即位。


看着這個自己從小帶大的孩子當上了皇帝,萬貞兒感到自己的苦日子終於要熬出頭了。可是當時的她已經是半老徐娘了,而且本來就是太后身邊的一個小宮女,身份卑微,縱然憲宗依戀自己,她也很難出人頭地。


不過聰明的萬貞兒並沒有放棄希望,她深知憲宗離不開自己,從小對自己的話言聽計從。憲宗雖然遵照父親的遺命娶了吳氏為皇后,內心卻依然對萬貞兒迷戀不已。吳皇后年方十六,正是韶華正茂的時候,加上出身大家,舉止嫻靜,讓年過三十的萬貞兒嫉妒不已。為了除掉這個眼中釘,她不惜上演苦肉計,先是屢屢向皇后挑釁,不明就裡的吳皇后忍無可忍,就杖責了她。於是,萬貞兒便去憲宗那裡告狀,憲宗大怒,前去質問皇后。吳皇后覺得自己處置一個嬪妃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她哪裡知道,萬貞兒這是故意挑撥他們之間的關係,憲宗看到吳皇后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盛怒之下竟然當眾杖責皇后,替萬貞兒出氣。自此之後,大家都知道了萬貞兒的手段,誰也不敢招惹她了。可是萬貞兒並不滿足於此,她知道事後吳皇后一定對自己懷恨在心,於是便先下手為強,處處詆毀她。憲宗從小對萬貞兒言聽計從,禁不起她的耳邊風,便將吳皇后廢掉了。可憐十六歲的吳皇后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后便被打入了冷宮,只能在寂寞中慘澹度過漫長的後半生了。


萬貞兒雖然扳倒了吳皇后這座大山,卻沒料到給他人做了嫁衣。因為兩宮太后嫌她年老,又出身低賤,都不同意將萬貞兒立為皇后,而是選擇了當時的賢妃王氏。這個王氏生性軟弱,又目睹了吳皇后的慘劇,更加的謹小慎微。雖然處在皇后的位置上,王氏見了萬貞兒還是要退避三分,充其量只是個傀儡皇后而已,所以萬貞兒在後宮之中越發橫行霸道了。


殘忍迫害皇子


成化二年(1466),萬貞兒為憲宗生下一個兒子,憲宗大喜,將萬貞兒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這個兒子是憲宗的嫡長子,如果王皇后沒有生下兒子的話,那麼這個兒子便將繼承帝位,萬貞兒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太后了。可惜,她這個春秋大夢一下子被殘酷的現實粉碎了,這個兒子竟然未等滿月就夭折了,之後,萬貞兒再也沒有懷孕。如此打擊讓萬貞兒的心理進一步扭曲。她心想,既然我沒有兒子,別人也休想有。於是,她便開始留意身邊的嬪妃,要是看到哪個嬪妃受到臨幸,她便立馬派人送去打胎藥。可憐那些嬪妃迫於她的淫威,不敢不服,所以從來沒有人受孕,有些身體弱的竟被活活折磨致死。對此,憲宗雖然有所耳聞,卻一直不查不問,任由萬貴妃胡作非為。


成化五年(1469),當年備選太子妃的柏氏好不容易誕下一子,取名朱佑極。憲宗一直膝下荒涼,好不容易有了個兒子,便在他兩歲時立為太子。萬貴妃眼看着自己努力維持的局面就此毀掉,心中又嫉又恨,而且一想到這個孩子長大之後繼承王位,肯定要清算自己之前的惡行,她便不寒而慄,決定先下手為強,除之以絕後患。


於是,朱佑極當上太子不出三個月便暴病而亡了,隨後其生母柏氏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對於柏氏母子的死,宮中諱莫如深,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此狠毒的手法自然是出自萬貴妃的授意。


眼看着憲宗就要面臨絕後的危機了,萬貴妃還是一味地嚴防死守,她自己已經年過四十,很難再生下皇子了,可她就是不能容忍其他嬪妃生子。最後甚至連內閣大學士都站出來勸諫憲宗,不要專寵萬氏,要為祖宗基業考慮,不能後繼無人啊。但是憲宗寵誰畢竟還是自己的家務事,外人再着急也無濟於事,幸好有一個典守內藏的紀氏女官偷偷為憲宗留下了一息血脈。


那個女官本來是廣西瑤族土司的女兒,當年是作為戰利品被俘虜回來的,後來因為她有些才華,便被委任為女史,典守內藏。萬貴妃雖然對後宮中的嬪妃宮女嚴防死守,卻沒有料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外族女子會偶然受到臨幸,並誕下一子,即後來的孝宗朱佑樘。後來,這個孩子幸運地逃過了萬貴妃的魔爪,在宮中秘密養大,連憲宗都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兒子。


後來,這個倖存下來的兒子被憲宗身邊一個忠心的太監撫養到六歲,才告訴了憲宗。憲宗為他取名朱佑樘,並立為太子。萬貴妃知道之後,便殘忍地毒殺了太子的生母紀氏,並多次試圖毒殺太子。


有一次,萬貴妃假意召太子去她的宮中吃飯。太子臨行前,周太后特意囑咐他說:「孫兒且去,貴妃給你食物不要吃!」聰明的太子記着祖母的叮囑,到了貴妃宮中後,不管她怎麼軟磨硬泡,都不肯吃東西,讓萬貴妃又氣又急。但是眾目睽睽之下,她又無可奈何,只能作罷。


眼看着太子有周太后庇護,很難除掉,萬貴妃便又生一計。她想既然不能除掉太子,就要阻止他登上帝位,以免他日後為母報仇。於是,她一改往日對憲宗的嚴防死守,突然變得異常賢惠大度起來。她每天都勸憲宗寵幸其他妃子,而且還給他媚藥春方,着實讓憲宗摸不着頭腦。於是,不到七八年工夫,憲宗便由膝下無子的窘境變為子孫滿堂了。而萬貴妃的目的就是在這些子嗣中尋找一個最適合做傀儡的來扶植,以取代現有的太子。


權衡考察之後,她選擇了邵宸妃所生的皇四子朱佑杭。在她強勁的耳邊風下,憲宗也開始考慮另立太子了。眼看着萬貴妃的陰謀就要得逞了,突然泰山發生了強烈地震。在古代,泰山為東嶽,象徵着東宮太子,泰山移動,則意味着東宮不穩。所以,朝野上下一陣恐慌,一致反對易儲,萬貴妃的如意算盤,至此再次落空。


眼看着機關算盡,萬貴妃也開始對自己的人生絕望了,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天,她懷着滿腔的抑鬱和不滿暴病而亡。她這一死讓很多受折磨的宮人拍手稱快,卻讓憲宗受到了致命的打擊。當聽說萬貴妃暴薨的消息後,憲宗呼天搶地,如喪考妣,甚至不顧禮制,以皇后的規格將萬貴妃葬在天壽山。雖然這個女人一生罪惡滔天,殘忍地迫害了憲宗的眾多嬪妃和子女,卻依然讓憲宗難以忘懷。在她死後不久,憲宗就因憂傷過度一病不起,四十多歲便一命嗚呼了。可憐憲宗如此一片痴情,卻用在了一個利慾薰心、殘忍狠毒的女人身上,真是可悲可嘆。

視頻 

明憲宗為何拋下萬千美女,獨寵萬貴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