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聖二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1597--1679年),又名維城是公認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學家,其最擅散文。本文側重於審美觀點的陳述,是張岱的經典作品,明清小品文的典範。自馬臻開鑑湖,而由漢及唐,得名最早;後至北宋,西湖起而奪之,人皆奔走西湖,而鑑湖之澹遠,自不及西湖之冶艷矣。至於湘湖,則僻處蕭然,舟車罕至,古韻士高人無有齒及之者。余弟毅儒,常比西湖為美人,湘湖為隱士,鑑湖為神仙。余不謂然。余以湘湖為處子,靦腆羞澀,猶及見其未嫁之時;而鑑湖為名門閨淑,可飲而不可狎;若西湖則為曲中名妓,聲色俱麗,然倚門獻笑,人人得而渫(改女旁)褻,故人人得而艷羨;人人得而艷羨,故人人得而輕慢。在春夏則熱鬧之至,秋冬則冷落矣;在花朝則喧鬨之,至月夕則星散矣;在清明則萍聚之,至雨..
作者簡介
張岱(1597年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晚明文學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崇老莊之道,喜清雅幽靜。不事科舉,不求仕進,著述終老。精小品文,工詩詞。是公認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學家之一,其最擅散文。他的散文語言清新活潑,形象生動,廣覽簡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園道古》等絕代文學名著。另有史學名著《石匱書》亦為其代表作,時人李長祥以為當今史學,無逾陶庵。 張岱出身仕宦家庭,早歲生活優裕,久居杭州。明亡,避居剡溪山,悲憤之情悉注於文字之中,晚年避居山中,窮愁潦倒堅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羈,淡泊功名,具有廣泛的愛好和審美情趣。他喜遊歷山水,深諳園林布置之法;懂音樂,能彈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頗深;好收藏,具備非凡的鑑賞水平;精戲曲,編導評論追求至善至美。 前人評價說: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稱徐文長、張陶庵,徐以奇警勝,先生以雄渾勝。其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饒有情趣,風格獨特,其小品文聲譽尤高,多描寫江南山水風光、民風和對過去生活的 ……
內容預覽
自馬臻開鑑湖,而由漢及唐,得名最早;後至北宋,西湖起而奪之,人皆奔走西湖,而鑑湖之澹遠,自不及西湖之冶艷矣。至於湘湖,則僻處蕭然,舟車罕至,古韻士高人無有齒及之者。余弟毅儒,常比西湖為美人,湘湖為隱士,鑑湖為神仙。余不謂然。余以湘湖為處子,靦腆羞澀,猶及見其未嫁之時;而鑑湖為名門閨淑,可飲而不可狎;若西湖則為曲中名妓,聲色俱麗,然倚門獻笑,人人得而渫(改女旁)褻,故人人得而艷羨;人人得而艷羨,故人人得而輕慢。在春夏則熱鬧之至,秋冬則冷落矣;在花朝則喧鬨之,至月夕則星散矣;在清明則萍聚之,至雨雪則寂寥矣。故余嘗謂:「善讀書無過董遇『三餘』,而善游湖者亦無過董遇『三餘』。董遇曰:『冬者,歲之餘也;夜者,日之餘也;雨者,月之餘也。』雪〔山獻〕古梅,何遜煙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遜朝花綽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