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明史·沈鏈傳出自於《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1]

目錄

原文

沈鏈字純甫,會稽人。嘉靖十七年進士。入為錦衣衛經歷。鏈為人剛直,嫉惡如仇。每飲酒輒箕踞笑傲,旁若無人。錦衣帥陸炳善遇之。炳與嚴嵩父子交至深,以故鏈亦數從世蕃飲。世蕃以酒虐客,鏈心不平,輒為反之,世蕃憚不敢較。俺答犯京師,致書乞貢,多嫚語。下廷臣博議,司業趙貞吉請勿許。廷臣無敢是貞吉者,獨鏈是之。吏部尚書夏邦謨曰:「若何官?」鏈曰:「錦衣衛經歷沈鏈也。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遂罷議。鏈憤國無人,致寇猖狂,疏請以萬騎護通州軍儲,而合勤王師十餘萬人,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貴幸用事,邊臣爭致賄遺。及失事懼罪,益輦金賄嵩,賄日以重。鏈時時扼腕。一日從尚寶丞張遜業飲酒半及嵩因慷慨罵詈流涕交頤遂上疏因並論邦謨諂諛黷貨狀請均罷斥以謝天下帝大怒,謫佃保安。既至,未有館舍。賈人某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長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學。

鏈語以忠義大節,皆大喜。塞外人素戇直,又諗知嵩惡,爭詈嵩以快鏈。鏈亦大喜,日相與詈嵩父子為常。且縛草為人,象李林甫、秦檜及嵩,醉則聚子弟攢射之。語稍稍聞京師,嵩大恨,思有以報鏈。後嵩黨楊順為總督。妖人閻浩等以白蓮教惑眾,出入漠北,泄邊情為患。官軍捕獲之,詞所連及甚眾。順喜,曰:「是足以報嚴公子矣。」竄鏈名其中,誣浩等師事鏈,聽其指揮,具獄上。嵩父子大喜。斬鏈宣府市。後嵩敗,世蕃坐誅。臨刑時,鏈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學者,以一帛署鏈姓名官爵於其上,持入市。觀世蕃斷頭訖,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 (選自《明史·沈鏈傳》,有刪改)

[注]世蕃,即嚴世蕃,嚴嵩之子。俺答,明代蒙古部落首領。

譯文

沈鏈字純甫,是會稽人。嘉靖十七年考中進士。入京城任錦衣衛經歷。沈鏈為人剛強正直,疾惡如仇。每次喝酒總是伸足而坐、狂笑傲視,旁若無人。錦衣衛統帥陸炳善待他。陸炳和嚴嵩父子交情很深,所以沈鏈也幾次和嚴世蕃喝酒。嚴世蕃用酒來虐待客人,沈鏈心懷不平,就替客人指責嚴世蕃,嚴世蕃害怕不敢計較。俺答進犯京城,投信要求朝廷進貢,多有失禮言語。皇帝讓朝廷大臣廣泛討論,司業趙貞吉請求不要答應。朝廷大臣沒有敢贊同趙貞吉的人,只有沈鏈贊同他。吏部尚書夏邦謨說:「你是什麼官?」沈鏈說:「(我)是錦衣衛經歷沈鏈。大臣不說,所以小吏發言。」於是停止議論。

沈鏈憤恨國家沒有人才,致使敵寇猖狂,上疏請求用一萬騎兵保護通州軍備儲糧,並集合拯救國難的軍隊十多萬人,可獲大勝。皇帝沒有明白(他的意思)。嚴嵩顯貴受寵幸執掌大權,邊防大臣爭着來賄賂。而做錯事擔心獲罪的人,更是用車子裝載金錢賄賂嚴嵩,賄賂一天比一天嚴重。沈鏈時時嘆息。一天和尚寶丞張遜業喝酒,酒喝到一半時提到嚴嵩,就慷慨激昂地痛罵(嚴嵩),淚流滿面。於是上疏。趁機一起評議夏邦謨諂媚阿諛、貪污納賄的情況。請求把他們都罷除貶斥,來向天下人謝罪。皇帝大怒,貶沈鏈到保安墾田。到了保安,沒有住的地方。某商人詢問得知他獲罪的緣故,搬家讓他居住。里中長老也每天送柴送米,派子弟跟從他學習。沈鏈把忠義大節告訴他們,都很高興。

塞外人一向憨厚而剛直,又熟知嚴嵩的罪惡,爭着罵嚴嵩來使沈鏈快活。沈鏈也很高興,人們每天互相參與罵嚴嵩父子成為習慣。而且綁草做人像,模仿李林甫、秦檜和嚴嵩,醉了就聚集子弟用箭射他們。言語逐漸傳到京城,嚴嵩很惱怒,思考着有什麼來報復沈鏈。後來嚴嵩同黨楊順擔任總督。蔚州妖人閻浩等人一向用白蓮教迷惑眾人,在塞北出入,泄露邊防情報成為禍患。官兵抓到了他們,供詞牽連了很多人。楊順高興了,說:「這足以報答嚴公子了。」竄改供詞寫了沈鏈的名字在裡面,誣告閻浩等人以沈鏈為師,聽從沈鏈的指揮,備文定案呈上。嚴嵩父子很高興。在宣府刑場斬殺沈鏈。後來嚴嵩失敗,嚴世蕃被判死罪。臨行刑時,沈鏈所教的在太學的保安子弟,用一張布帛在上面寫上沈鏈的姓名官爵,持入刑場。看到嚴世蕃斷頭後,大聲說:「沈公可以瞑目了。」[2]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