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史·徐渭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史·徐渭傳出自於《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1]

原文

徐渭,字文長,山陰人。十餘歲仿揚雄《解嘲》作《釋毀》,長師同里季本。為諸生,有盛名。總督胡宗憲招致幕府,與歙余寅、鄞沈明臣同憲書記。宗憲得白鹿,將獻諸朝,令渭草表,並他客草寄所善學士,擇其尤上之。學士以渭表進,世宗大悅,益寵異宗憲,宗憲以是益重渭。宗憲嘗宴將吏於爛柯山,酒酣樂作,明臣作《鐃歌》十章,中有雲「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宗憲起,捋其須曰:「何物沈生,雄快乃爾!」即命刻於石,寵禮與渭埒。督府勢嚴重,將吏莫敢仰視。渭角巾布衣,長揖縱談。幕中有急需,夜深開戟門以待。渭或醉不至,宗憲顧善之。寅、明臣亦頗負崖岸,以侃直見禮。

渭知兵,好奇計,宗憲擒徐海,誘王直,皆預其謀。藉宗憲勢,頗橫。及宗憲下獄,渭懼禍,遂發狂,引巨錐剚耳,深數寸,又以椎碎腎囊,皆不死。已,又擊殺繼妻,論死系獄,里人張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遼,縱觀諸邊厄塞,善李成梁諸子。入京師,主元忭。元忭導以禮法,渭不能從,久之怒而去。後元忭卒,白衣往吊,撫棺慟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軼,詩文絕出倫輩。善草書,工寫花草竹石。嘗自言:「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當嘉靖時,王、李倡七子社,謝榛以布衣被擯。渭憤其以軒冕壓韋布,誓不入二人黨。後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殘帙以示祭酒陶望齡,相與激賞,刻其集行世。

譯文

徐渭,字文長,山陰人。他十多歲時就能模仿揚雄《解嘲》,寫了《釋毀》一文,長期師從同鄉季本先生。做學生時,就有盛大名氣。總督胡宗憲將他徵召到幕府里,與歙縣的余寅、鄞縣的沈明臣一同擔任書記。宗憲獵得白鹿,將要把它獻給朝廷,讓徐渭起草奏章,與其他門客所起草的奏章一道,寄給跟自己關係好的學士評判,讓他挑選其中特別好的一篇,送上朝廷。學士把徐渭所寫的奏章進獻皇上,世宗非常高興,越發地寵信、倚重胡宗憲,胡宗憲因此也更看重徐渭。胡宗憲曾在爛柯山上宴請部下將領和官吏,大家喝到酣暢時,音樂響起,沈明臣即席寫《鐃歌》,有十個章節,其中有「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句。胡宗憲興奮站起身起,捋着自己的鬍鬚說:「沈生,你是何等人物,寫詩竟如此雄渾暢快!」當即下命把沈明臣寫的《鐃歌》刻在石頭上,此後,胡宗憲對沈明臣寵信和禮遇與對徐渭的等同。胡宗憲主管幕府,氣勢嚴肅莊重,將領、官吏們沒有誰敢仰視。而徐渭頭戴角巾,身着布衣,只行長揖之禮,無拘無束地高談闊論。胡宗憲在幕府中若有緊急之事需要找徐渭,會讓人夜深打開大營門口來等待徐渭。徐渭有時喝醉了,來不了,胡宗憲也只是好好對待他。余寅、沈明臣兩人也很孤高自負,憑着剛毅梗直的品行受到胡宗憲禮遇。

徐渭懂軍事,喜歡出奇妙計策,胡宗憲擒住徐海,誘捕王直,徐渭都參與了其中的謀劃。徐渭依憑胡宗憲的權勢,很驕橫。等到胡宗憲被投入監獄,徐渭害怕災禍及身,於是裝癲狂,竟拿巨大的錐子刺自己的耳朵,深入幾寸,還用椎子砸爛自己的陰囊,但都沒有死掉。後來,又殺死了後妻,被判死罪,關進監獄,他的同鄉張元忭竭力挽救,才得免除死罪。於是遊歷金陵,到達宣、遼等地,縱觀各個邊關險塞,與李成梁的幾個兒子結交為友。進入京師後,做了張元忭手下。張元忭用禮法來教導他,但徐渭不能聽從張元忭教導,時間長了,(憋不住),就生氣離開。後來元忭去世,徐渭身穿白衣前往弔唁,拍着棺木大哭,哭後,也不告訴主人家自己姓甚名誰,就離開了。

徐渭天才高超,不同凡俗,詩文水平超出一般的人們。善於寫草書,繪畫花草竹石也很精巧。他曾自己放言:「我的書法最好,詩歌次之,散文次之,繪畫又次之。」嘉靖年間,王世貞、李攀龍倡導成立七子社,謝榛因為是平民身份,被他們擯棄。徐渭憤恨他們用達官貴人來欺壓寒素之士,發誓不入這二人的幫派。之後二十年,公安縣的袁宏道在越中遊歷,發現徐渭殘餘的書冊,把它拿給祭酒陶望齡看,兩人一同激動欣賞,於是就刻印了徐渭的文集,使流行於世。[2]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