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明史·姜曰廣列傳

明史·姜曰廣列傳出自於《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1]

目錄

原文

姜曰廣,字居之,新建人。萬曆末,舉進士,授庶吉士,進編修。天啟六年,奉使朝鮮,不攜中國一物往,不取朝鮮一錢歸,朝鮮人為立懷潔之碑。明年夏,魏忠賢黨以曰廣東林,削其籍。

崇禎初,起右中允。九年,積官至吏部右侍郎。坐事左遷南京太常卿遂引疾去十五年起詹事掌南京翰林院莊烈帝嘗言曰廣在講筵言詞激切朕知其人每優容之。

北都變聞,諸大臣議所立。曰廣、呂大器用周鑣、雷縯祚言,主立潞王,而諸帥奉福藩至江上。於是文武官並集內官宅,韓贊周令各署名籍。曰廣曰:「無匆遽,請祭告奉先殿而後行。」明日至奉先殿,諸勛臣語侵史可法,曰廣呵之,於是群小咸目攝曰廣。廷推閣臣,以曰廣異議不用,用史可法、高弘圖、馬士英。及再推詞臣,以王鐸、陳子壯、黃道周名上,而首曰廣。乃改曰廣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鐸並命。鐸未至,可法督師揚州,曰廣與弘圖協心輔政。而士英挾擁戴功,謀擅朝權,深忌曰廣。

曰廣嘗與士英交詆王前。宗室朱統鎖者,素無行,士英啖以官,使擊曰廣。澤清又假諸鎮疏攻劉宗周及曰廣,以三案舊事及迎立異議為言,請執下法司,正謀危君父之罪。頃之,統鎖復劾曰廣五大罪。曰廣既連遭誣衊,屢疏乞休,其年九月始得請。入辭,諸大臣在列。曰廣曰:「微臣觸忤權奸,自分萬死,上恩寬大,猶許歸田。臣歸後,願陛下以國事為重。」士英熟視曰廣,詈曰:「我權奸,汝且老而賊也。」既出,復於朝堂相詬詈而罷。

曰廣骨鯁,扼於憸邪,不竟其用,遂歸。

(選自《明史·姜曰廣列傳》,有刪改)

【注】①朱統鎖:明宗室。②憸,xiān,奸邪

譯文

姜曰廣,字居之,是新建人。萬曆末年,考中進士,授予庶吉士,進升編修。天啟六年,他奉命出使朝鮮,不帶中國一物前往,不取朝鮮一錢返回,朝鮮人為他立懷潔之碑。第二年夏天,魏忠賢黨因姜曰廣是東林黨人,削除他的官籍。

崇禎初年,起用為右中允。九年,積官至吏部右侍郎。因為事情獲罪貶官任南京太常卿,便稱病離職。十五年,起用為詹事,執掌南京翰林院。莊烈帝曾說:「曰廣在講筵,言辭激烈肯切,我了解這個人。」常常優厚對待他。

北都事變傳來,眾大臣商議立君。姜曰廣、呂大器採用周鑣、雷縯祚的話,主張立潞王,而諸帥奉福藩到江邊,於是文武官員都匯集在內官院宅,韓贊周命令各自寫上自己的姓名官籍。姜曰廣說:「不要匆忙,請祭告奉先殿而後施行。」第二天到奉先殿,眾功勳大臣言語傷害史可法,姜曰廣呵斥他們。於是群小都以嚴厲的目光威懾姜曰廣。在朝廷上舉薦閣臣,因姜曰廣議論不同而不用,選用史可法、高弘圖、馬士英。到再舉薦詞臣,把王鐸、陳子壯、黃道周的名字呈上,而首列姜曰廣。於是改姜曰廣擔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王鐸一併任命。王鐸未到,史可法督軍揚州,姜曰廣與高弘圖同心協力輔佐朝政。而馬士英挾擁戴皇帝之功,圖謀專擅朝廷大權,深深忌恨姜曰廣。

姜曰廣曾經與馬世英在福王面前互相詆毀。宗室朱統鎖,一向無德行,馬世英用官位引誘他,讓他攻擊姜曰廣。劉澤清又借諸鎮上書攻擊劉宗周和姜曰廣,以三案舊事和迎立皇帝議論不同為口實,請求逮捕下交司法機關。端正圖謀危害君父之罪。不久,朱統鎖又彈劾姜曰廣五大罪。姜曰廣既已經連續遭受誣衊,多次上書請求退休,這年九月才得其所請。入朝辭官,眾大臣在班列。姜曰廣說:「微臣觸犯違忤權奸,自料必死,皇上恩德寬大,還允許退休,臣回家後,希望陛下以國家大事為重。」馬世英久久盯着姜曰廣,罵道:「我是權奸,你還是老賊。」已出朝,又在朝堂互相謾罵才罷休。

姜曰廣為人耿直,被奸邪之人扼制,不能終其用,便歸家。[2]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