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旺蒼縣普濟鎮

旺蒼縣普濟鎮,隸屬於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地處旺蒼縣中南部,東與三江鎮相連,南與木門鎮、龍鳳鄉交界,西與黃洋鎮為鄰,北與大兩鄉接壤。區域面積156.3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27045人。

南朝梁,屬木門郡池川縣。明朝,屬通坪堡。民國,屬廣元縣第六團區。1950年,設普濟區。1961年,鄉改公社,屬普濟區。1992年,天台、遠景、普濟3鄉合併為普濟鎮。截至2020年6月,普濟鎮下轄2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

2019年,普濟鎮有工業企業18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1]

中文名: 普濟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

地理位置: 旺蒼縣中南部

面 積: 156.36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中江村普濟街道23號

電話區號: 0839

郵政區碼: 62820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川H

人 口: 27045人(2019年戶籍人口)

目錄

歷史沿革

南朝梁,屬木門郡池川縣。

明朝,屬通坪堡。

民國,屬廣元縣第六團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普濟鄉。

1950年,設普濟區。

1961年,鄉改公社,屬普濟區。

1992年,天台、遠景、普濟3鄉合併為普濟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普濟鎮轄普子嶺1個居民委員會,遠景、秀海、五星、紅嶺、橫石、寶鼎、龍池、廟亜、觀音、清江、大營、磨岩、九江、黃嶺、中江、大池、尖山、龍江、龍台、洪江、板嶺、西江、爐溪、前衛2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4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普濟鎮下轄2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位於中江村普濟街道2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普濟鎮地處旺蒼縣中南部,東與三江鎮相連,南與木門鎮、龍鳳鄉交界,西與黃洋鎮為鄰,北與大兩鄉接壤。區域面積156.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普濟鎮境內最高點位於獅子窠,海拔1920.1米;最低點位於南部邊緣橫石大橋,海拔477米。

氣候

普濟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較好。多年平均氣溫15.6℃。無霜期年平均256天。年平均降水量570.2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9月。

水文

普濟鎮境內河道屬渠江水系。其中發源於爐溪月琴壩的清江,境內長31千米,自北向南流經化龍鄉、木門鎮出縣境。

自然災害

普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風災、雹災、地震災害等。洪澇發生率較高,可謂十年八澇。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1年7月,致使當年農業大幅減產。

自然資源

普濟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青石、紋化石、硫、鐵、銅、白雲石、石灰石等。

人口

2011年末,普濟鎮轄區總人口3.2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2萬人,城鎮化率37.1%,另有流動人口5362人。總人口中,男性1.68萬人,占51%;女性1.61萬人,占49%; 14歲以下4568人,占13.9%;

15~64歲2.31萬人,占70.2%;65歲以上5232人,占15.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回、彝、壯、瑤、畲等少數民族,共20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6.3‰,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1.7‰。

2017年,普濟鎮常住人口16259人。

截至2019年末,普濟鎮戶籍人口2704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普濟鎮財政總收入4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66%。人均財政收入3130元,比上年增長9%。

2019年,普濟鎮有工業企業18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農業

普濟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3727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萬噸,其中水稻4358噸,小麥2062噸,玉米215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3萬頭,年末存欄1.9萬頭;羊出欄1774隻,年末存欄2665隻;家禽出欄16.5萬羽,年末存欄5萬羽。

工業

2011年,普濟鎮工業總產值3100萬元。

商業

2011年末,普濟鎮有商業網點235個,職工509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億元,比上年增長17.5%; 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3800萬元。

金融

2011年,普濟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9億元,比上年增長33%;各項貸款餘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普濟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50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2所,在校生1503人,專任教師13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58人,專任教師7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普濟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25.44萬元,比上年增長3.19%。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7%,比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多功能微型脫粒機獲實用新型專利。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普濟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圖書室17個,藏書3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200人。

2011年末,普濟鎮有學校體育場6個。2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5%。

2011年末,普濟鎮有線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3500戶,入戶率5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普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5個;病床47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6張,固定資產總值1047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5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4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普濟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05戶,人數1680人,支出160.2萬元,比上年增長18.8%;城市醫療救助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21人次,共支出6.89萬元,比上年增長4.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16戶,人數603人,支出44.9萬元,比上年增長201%,月人均62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2.3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94張。社區服務設施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普濟鎮有郵政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0.5萬份(冊),業務收入18萬元。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208門,固定電話用戶308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80%;移動電話用戶13810戶;寬帶接入用戶738戶。

給排水

2011年末,普濟鎮鎮區供水站1個,年供水16萬立方米。

交通運輸

2011年,普濟鎮境內有廣(元)巴(中)鐵路、202省道及廣(元)巴(中)高速公路橫貫境內。境內省道15千米、縣道20千米、鎮幹道47千米;已開通3條村道路客運線路。2011年末,鎮區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20班次,日均客運量200餘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原名普子嶺,因場東送子觀音廟內求子者甚眾得普子嶺名,1942年改為普濟,取「普遍利濟」之意。

文物古蹟

普濟鎮境內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個。

視頻

旺蒼縣普濟鎮清江小區壩壩舞情人鶴頂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