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遷偷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時遷偷雞》,粵劇《時遷偷雞》蔣細增發掘,李墨馨校勘。
劇目介紹
粵劇《時遷偷雞》蔣細增發掘,李墨馨校勘。楊雄手刃潘巧雲後,與石秀投奔梁山,途遇時遷冒稱梁山泊英雄攔劫,被石秀打敗。遷原與楊雄結義,因釋之。遷又求與楊雄同投梁山,雄以遷為狗盜,不允。遷願改過,始允同行。途中投店,時遷故態復萌,盜取店家銀物,又竊雞而食,被店家發覺,以為雄等為梁山盜眾,乃飛箭報警,祝彪率眾緝捕。楊雄、石秀脫險,時遷被俘。
粵劇《時遷偷雞》1956年由南寧市粵劇團演出,蔣細增主演。該劇是南寧戲班常演劇目。劇本刊入《廣西戲曲傳統劇目匯編》第五十一冊。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