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時思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時思寺,為釋道合一的祀廟。位於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大漈鄉西二村南端。占地0.27公頃,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

時思寺,始建於宋紹興10年,宋高宗賜名時思院,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擴建,明宣德元年改名時思寺,後明末清初續建。

時思寺坐西朝東,由山門、心經鐘樓、大雄寶殿、三清殿、馬仙宮、梅氏宗祠等組成,為漢式布局的古剎建築群,古寺保存有宋、元、明、清各時代特徵的古建築。歷史悠久、古樸優雅,是目前國內難得的古建遺珍千年古寺。

中文名稱:時思寺

地理位置: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大漈鄉西二村南端

占地面積:1250平方米

建 於:宋紹興十年(1140)

景點簡介

時思寺位於景寧縣大漈鄉西二村,海拔1000多米的白象山上。為宋元時期建築。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

相傳梅氏一六歲幼童守祖父墓,居廬三年,不離其側,宋高宗聞報,旌表其人為「孝童」,其廬為「時思院」。明洪武元年(1368)劉基書額「時思道場」,明宣德元年(1426)改院為寺。

寺名由來

宋高宗聞報,旌表其人為「孝童」,其廬為「時思院」,明洪武元年(1368)誠意伯劉基書額「時思道場」,宣德元年(1426)改院為寺。清順治、乾隆年間曾兩度修繕。

環境優勢

時思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前周邊群山聳峙,瀑布飛揚,古木參天,寺前沐鶴溪清流環繞,木廊橋橫臥,環境幽雅清麗。

建築風格

時思寺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歇山頂,副階周匝,柱頭卷剎明顯,部分柱腳置覆蓮礎[1]。根據殿內存留的陽刻題記,此殿建於元至正十六年。鐘樓平面方三間,為三層樓閣式,建築逐層收進,側腳明顯,四根內柱直貫三層,屋面為歇山頂。四周用纏腰,出檐舒展,具有明代的建築風格。三清殿、馬仙宮為清代建築。

保存完好

時思寺,現存寺院占地1193平方米,由大雄寶殿、三清殿、馬仙宮、心經鐘樓和山門構成。大雄寶殿為五間四進重檐、歇山頂、木結構,重檐櫨斗皆以四翹二踩雙下昂出檐。

文物鑑定

時思寺,1985年經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古建築研究所專家鑑定為宋代建築,為江南現存宋元建築之第三位。1989年12月,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寧畲族自治縣誌》卷二十·文化)。

文物保護

2001年6月25日,時思寺作為元至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地理位置

時思寺離縣城18.5公里。

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據傳:梅氏元犀公,年六歲,守祖父墓,居廬三年,不離其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