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旱雀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旱雀麥

中文學名:旱雀麥

拉丁學名:Bromus tectorum L.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屬:雀麥屬

旱雀麥是禾本科、雀麥屬的一年生草本。稈直立,葉鞘生柔毛,被柔毛。圓錐花序開展,分枝粗糙,有柔毛,細弱,多彎曲,小穗密集,偏生一側,稍彎垂,穎窄披針形,邊緣膜質粗糙或生柔毛,先端漸尖,邊緣薄膜質,有光澤,芒細直;內稃短於外稃,脊具纖毛;貼生內稃。花果期6-9月。旱雀麥生於海拔3000-4000m的天然草地中,也是農田中的雜草,特別是青稞地,小麥地中較多。它的適應性強,耐寒、抗霜凍、結實性能良好,適宜於中等濕潤條件的地區,以中性沙壤土最好,對氮肥很敏感,充足的肥料可大幅度提高其產草量。

簡介

旱雀麥為春雨型短生禾草,是荒漠草原、草原化及荒溪上的早春植物拔600-1300米的低山丘陵,山麓洪積扇、復沙地及沙丘。適宜土壤為無鹽漬化的壤質、砂壤質、砂礫質和礫質的淡果鈣土、棕鈣土、灰棕色荒漠土及荒漠灰鈣土。旱雀麥通常於3月中旬萌發,4月抽穗,5月結實,6月下旬枯黃。草質柔軟,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為各種家畜所喜食,尤其羊和馬喜食,是春季牲畜恢復體力的重要牧草之一,但產量不高,屬良等牧草 。

形態特徵

稈直立,高20-60厘米,具3-4節。葉鞘生柔毛;葉舌長約2毫米;葉片長5-15厘米,寬2-4毫米,被柔毛。圓錐花序開展,長8-15厘米,下部節具3-5分枝;分枝粗糙,有柔毛,細弱,多彎曲,着生4-8枚小穗;小穗密集,偏生於一側,稍彎垂,含4-8小花,長10-18毫米;小穗軸節間長2-3毫米;穎狹披針形,邊緣膜質,第一穎長5-8毫米,具1脈,第二穎長7-10毫米,具3脈;外稃長9-12毫米,一側寬1-1.5毫米,具7脈,粗糙或生柔毛,先端漸尖,邊緣薄膜質,有光澤,芒細直,自二裂片間伸出,長10-15毫米;內稃短於外稃,脊具纖毛;花葯長0.5-2毫米。穎果長7-10毫米,貼生於內稃。花果期6-9月。染色體2n=14(Queiros 1974)。[1]

生長環境

生於荒野干早山坡、路旁、河灘、草地,海拔100-2300 (-4200)米。

旱雀麥生於海拔3000-4000m的天然草地中,也是農田中的雜草,特別是青稞地,小麥地中較多。它的適應性強,耐寒、抗霜凍、結實性能良好,適宜於中等濕潤條件的地區,以中性沙壤土最好,對氮肥很敏感,充足的肥料可大幅度提高其產草量。

分布範圍

新疆(呼圖壁、瑪納斯、布爾津)、青海、寧夏、甘肅、陝西、四川、雲南、西藏。廣泛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主要價值

溫性荒漠區的早春牧草。

莖葉柔軟,各種牲畜均喜採食,可刈制乾草,也可作青貯料,乾草製成率為35-40%,莖葉比為1.2:1。它富含無氮浸出物,其餘成分含量均屬中等

栽培技術

在海拔3500m的地帶,一般春播以4月中旬為宜。條播行距20-30cm,單播每公頃播種量60-75kg,如與多年生牧草混播,用種量適當減少37.5-52.5kg/ha。一般每公頃產鮮草22.5t,折乾草5.25-6t,每公頃產種子525-1125kg。

防除措施

田間及時除草,注意清除田邊地埂的雜草。

缺點

旱雀麥地和灌木林地生態系統中最令人頭疼的非本地植物,往往比本地植物更容易引發火災。更棘手的是,旱雀麥極易移居到短期內燃燒過的土地,從而進一步增強該地區的易燃性。旱雀麥和常見的地中海草己在莫哈韋沙漠地區蔓延並占據主導地位,這並造成該地區火災增加。一些非本地植物物種被歸為「毒草」(例如洋蔥草)。聯邦政府已經明確這些物種對美國農業資源、水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健康和價值存在巨大威脅。

參考資料

  1. 旱雀麥,植物網,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