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早期基督教建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千圖網 的圖片

早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

各大教堂

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遷都至拜占庭(Byzantium,今伊斯坦布爾),命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西羅馬定都拉文納(Ravenna),於476年被日耳曼人占領;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幾經盛衰後在1453年被土耳其所滅。

早期基督教建築與拜占庭建築同在,它包括330年羅馬帝國遷都後帝國的西部的建築,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西羅馬的建築,以及西羅馬滅亡後300年的西歐封建混戰時期的建築,其主要類型是基督教堂。

當時的教堂格局同拜占庭建築一樣有三種形式:巴西利卡、集中式與十字式。早期基督教建築的風格為牆體厚重,砌築粗糙,灰縫厚,教堂裝飾簡單,沉重封閉,缺乏生氣。

巴西里卡

梵蒂岡聖彼得老教堂(Old Saint Peter's Basilica, 333年)為巴西利卡式,入口朝東,前有內院進深 60米,室內四行柱子把空間縱分為五個部分,中廳高而寬,兩側側廊低而窄,末端有一半圓形神壇。15世紀被拆除後建造了現在的聖彼得大教堂。

意大利托斯卡納比薩的San Piero a Grado (Pisa),傳說聖彼得在44年從敘利亞首都安提俄克來過此處。

集中式教

聖康斯坦齊亞大教堂(S.Costanza,350年)是早期基督教或拜占庭式結構和裝飾在西歐最早的實例,原為羅馬皇帝康斯坦丁為長女康斯坦齊亞準備的洗禮堂,康斯坦齊亞死後,建築成了她及其親屬的陵廟,在公元1256年改為教堂。

俯瞰Bird『s eye view of the Mausoleo di Santa Costanza (右邊) 和康斯坦丁葬禮大廳遺蹟 Constantine’s funerary hall, 這裡可能是康斯坦齊亞(Costanza)最初埋葬的地方。

建築格局屬集中式,由中央的圓型大廳和柱廊構成,中央穹頂直徑約為 12.2米,架在由12對雙柱組合而成的環形列柱上,穹頂的馬賽克裝飾體現了東方教堂壁畫的風格,環形列柱的外側是筒拱覆蓋的環廊。厚厚的外牆上開有很多壁龕,用於安放遺體和祭壇等,類似羅馬萬神廟的做法。結構及主要材料:磚、石、拱及穹頂。

參考文獻

  1. 早期基督教美術,豆丁網,2012-08-06
  2. 教堂建築風格簡簡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