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早期中國符號學思想與倫理轉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早期中國符號學思想與倫理轉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8180864。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於1951年3月。是一家出版各學科各專業的綜合性圖書[1]出版機構,現為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成員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學、社會科學、政治、法律、財經、管理、歷史等學術專著和大眾讀物。全社現每年共計出書600餘種,其中近400種為新書[2]

內容簡介

符號學是集中處理意義生產、傳播、解釋、反饋諸環節的學科,意義必須經由符號來表達,符號的用途就是用來表達意義,因此符號學被認為是研究意義活動的學說,廣義的符號學即意義學。本書從符號、政治與倫理的互動關係來考察早期中國的符號思想的演進,由自然與文化兩個維度切入。先民在對天地陰陽與四時變化的考察中逐步把握了其運行規律,並用符號模型予以表徵,天地陰陽本身具有恆久不變的性質,這自然影響到符號模型作為規則與模範的文化價值。自殷周易代,周人以德取天下,自然之物道德化,由此,早期中國符號學完成了其倫理轉向,並形成了禮樂文化。禮樂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標誌,它不僅是制度規範,而且是倫理準則。禮治的符號操作原理在於以名物度數的分層來象徵政治身份,並在繁複的禮儀儀式活動中完成政治意義和倫理價值的傳播與接受。禮的符號系統規範了人們之間的倫理關係,而這種倫理意義又反過來強化了禮儀符號的規範價值。

作者介紹

祝東,男,湖北孝感人,2010年博士畢業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現為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文藝與傳媒等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主要理論興趣為符號學、闡釋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等。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榮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