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五代史·馬全節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五代史·馬全節傳出自於《舊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後人為區別於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便習稱《舊五代史》。這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官修史書[1]

原文

馬全節,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父文操,本府軍校,官至檢校尚書左僕射。以全節之貴,累贈太師。全節少從軍旅,同光末,為捉生指揮使。趙在禮之據魏州也,為鄴都馬步軍都指揮使。唐明宗即位,授檢校司空,歷博、單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賜竭忠建策興復功臣,移刺郢州。長興初,就加檢校司徒,在郡有政聲,俄授河西節度使。時明宗命高祖伐蜀師次岐山全節赴任及之具軍容謁於轅門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還焉移沂州刺史。

清泰初,為金州防禦使。會蜀軍攻其城,州兵才千人,兵馬都監陳知隱懼,托以他事出城,領三百人順流而逸,賊既盛,人情憂沮。全節乃悉家財以給士,復出奇拒戰,以死繼之。賊退,朝廷嘉其功,詔赴闕,將議賞典。時劉延朗為樞密副使,邀其厚賄,全節無以賂之,謂全節曰:「絳州闕人,請事行計。」全節不樂,告其同輩,由是眾口喧然,以為不當,皇子重美為河南尹,聞而奏焉。清泰帝召全節謂曰:「滄州乏帥,欲命卿制置。」翌日,授橫海軍兩使留後。高祖即位,加檢校太保,正授旌節。

天福五年,授檢校太傅,移鎮安州。時李金全據州叛,引淮軍為援,因命全節將兵討平之,以功加檢校太尉。安重榮之叛也,授鎮州行營副招討兼排陣使,與重榮戰於宋城,大敗之。鎮州平,加開府儀同三司,充義武軍節度、易定祁等州觀察處置、北平軍等使。八年秋,丁母憂,尋起復焉。屬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國家有所徵發,全節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財,必充貢奉。開運元年秋,授鄴都留守、檢校太師、兼侍中、廣晉尹、幽州道行營馬步軍都虞候,尋加天雄軍北面行營副招討使,陽城之戰,甚有力焉。全節始拜鄴都,以元城是桑梓之邑,具白襴詣縣庭謁拜,縣令沈構逡巡避之,不敢當禮。全節曰:「父母之鄉,自合致敬,勿讓之也。」州里榮之。二年,授順國軍節度使,未赴鎮卒,年五十五。贈中書令。

【注】襴(lán):古代一種上下衣相連的服裝。

譯文

馬全節,字大雅,魏郡元城人。父親文操,曾任本府軍校,官做到檢校尚書左僕射。因為全節顯貴,多次贈官到太師。全節年少時就參軍,同光末年,為捉生指揮使。趙在禮占據魏州時,他任鄴都馬步軍都指揮使。後唐明宗登上皇位,授予他檢校司空,歷任博、單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賜號竭忠建策興復功臣,調任郢州刺使。長興初年,加官檢校司徒,在郢州有政績聲望,很快授予河西節度使。當時明宗命令高祖討伐蜀國,軍隊到達岐山,全節赴任時趕上了高祖,身穿軍服到轅門拜見,高祖因為地遠阻隔,就上奏將他召回,改任沂州刺史。

清泰初年,全節擔任金州防禦使。正碰上蜀軍攻打該城,州兵僅有一千人,兵馬都監陳知隱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藉口出城去,帶領二百人順流而逃,敵賊又多,人情更加畏懼沮喪。全節就拿出所有家財賞給士兵,又出奇兵阻擊敵人,拚死奮戰。敵賊退走,朝廷嘉賞他的功勞,下詔讓他到京城,準備予以獎勵。當時劉延朗任樞密副使,向他索取很大一筆賄賂,全節拿不出財物,他就告訴全節說:「絳州缺人,請你準備前去。」全節不高興,將其事告訴了同輩,因此眾人大聲喧鬧,認為不合理,皇子重美任河南尹,聽到此事後奏了上去。清泰帝召見全節對他說:「滄州缺乏主帥,打算命你管轄此地。」第二天,授予橫海軍兩使留後。

高祖登上皇位,加官檢校太保,正式授任全節為節度使。天福五年,授予檢校太傅,調任鎮守安州。當時李金全占據州城作亂,招引淮軍為增援,高祖於是任命全節率軍討伐平定了他,因功加官檢校太尉。安重榮叛亂,授予全節鎮州行營副招討兼排陣使,和重榮在宗城交戰,大敗重榮。平定鎮州後,加官開府儀同三司,充義武軍節度、易定祁等州觀察處置、北平軍等使。八年秋,遭逢母親的喪事去職,很快又起復任職。正值契丹侵犯時,又加上旱災蝗害,國家的所有徵調錢糧,全節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將錢糧發出,經營所得的富餘錢物,必定用來上交朝廷。開運元年秋,授予全節鄴都留守、檢校太師、兼侍中、廣晉尹、幽州道行營馬步軍都虞候,不久加官天雄軍北面行營副招討使,陽城戰役中,他出了大力。全節剛剛拜任鄴都時,因為元城是他的故鄉所在縣,就穿着白衫到縣庭拜見,縣令沈遘退避不前,不敢接受他的拜見禮。全節說:「父母之鄉,自然該當表示敬意,不必推辭啊。」故鄉人為此感到驕傲。二年,授予順國軍節度使,尚未到任就去世了,年齡五十五歲。追贈為中書令。 [2]

作者簡介

薛居正(912年-981年)字子平,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北宋名臣、史學家。開寶六年(973年),由薛居正監修,盧多遜扈蒙等受命修《五代史》。《五代史》成,又名《梁唐晉漢周書》。後世為別於歐陽修《新五代史》,改作《舊五代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