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五代史·夏魯奇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五代史·夏魯奇傳出自於《舊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後人為區別於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便習稱《舊五代史》。這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官修史書[1]

原文

夏魯奇,字邦傑,青州人也。初事宣或軍為軍校,與主將不協,遞歸於莊宗,以為護衛指揮使。從周德威攻幽州,燕將有單廷佳、元行欽,時稱驍勇,魯責與之斗兩不能解,將士皆釋兵縱觀。幽州平,魯奇功居多。晉已下魏博,梁將劉界軍於漁水。莊宗以數百騎覘敵,深入致師,郭設伏於魏縣西南葭蘆中。莊宗不滿千騎,汴人伏兵萬餘,大噪而起,圍莊宗數重。魯奇與王門關、烏德兒等奮命決戰,自午至申,俄而李存審兵至方解。魯奇持槍攜劍,獨衛莊宗,手殺百餘人,烏德兒等被擒,魯奇傷痰遍體,自是莊宗尤憐之,歷磁州刺史。中都之戰,汴人大敗,魯奇見王彥章,識之,單馬追及,槍擬其頸,彥章顧曰;「爾非余故人乎?「即擒之以獻。莊宗壯之,賞絹千匹。王彥章守中都,庭隱在其軍中。及彥章敗,庭隱為莊宗所獲,將以就戮,大將夏魯奇奏曰∶「此楚也,其材可用。「遂釋之。梁平,授鄭州防禦使。四年,授河陽節度使,為政有惠愛。天成初,移鎮許州,加同平章事。

魯奇性忠義,尤通夾道,撫民有術。及移鎮許田,孟州之民,萬眾遮道,斷登臥轍,五日不發。父老詣闕請留,明宗令中使諭之,方得離州。明宗討荊南,魯奇為副招討使,頃之,移鎮遂州。夏魯奇稟朝延之命,繕治甲兵,將圖蜀。孟知祥與董璋謀先取魯奇,令仁罕攻遂州。董璋之叛,與孟知祥攻遂州,蜀師圍夏魯奇於遂州,唐師來援,劍門不守,肇領兵赴普安以拒之,唐師不得進,援路斷絕。旬月救兵不至,城中兵盡食窮,魯奇自製而卒,時年四十九。帝聞其死也,慟哭之,厚給其家,贈太師、齊國公。

譯文

夏魯奇,字邦傑,青州人。起初在宣武軍當軍校,與主將合不來,便投奔莊宗,任護衛指揮使。跟從周德威攻打幽州,燕將有單廷王圭、元行欽,當時號稱驍勇,夏魯奇和他們交手,雙方不能解脫,將士們都放下武器觀看。幽州平定,夏魯奇立的功勞較多。梁將劉尋阝在洹水時,莊宗帶兵深入,劉尋阝在魏縣西南蘆葦中設下埋伏。莊宗的騎兵不到一千,梁軍伏兵有一萬多,大喊殺出,把莊宗圍了好幾層,夏魯奇和王門關、烏德兒等人奮命決戰,從中午戰到下午,後來李存審帶兵趕到才解圍。夏魯奇持槍握劍,獨自保衛莊宗,殺死一百多敵兵。烏德兒等人被俘虜,夏魯奇遍體鱗傷,從此莊宗特別愛惜他,任磁州刺史。中都之戰,梁軍大敗,夏魯奇見到王彥章,認得他,單獨騎馬追趕他,用槍將要刺中他的脖子,王彥章對他說「:你不是我的故人嗎?」於是抓獲王彥章獻上。莊宗讚賞他,賜千匹絹。平定梁朝後,授鄭州防禦使。同光四年(926),授河陽節度使。天成初年,移鎮許州,加同平章事。


夏魯奇秉性忠義,尤其精通為官之道,安撫百姓很有辦法。他移鎮許田時,孟州的人民幾萬人攔在路上,拉住馬鐙躺在路上不讓他走,五天不能離開。當地父老到朝廷請求留下夏魯奇,明宗令中使講清道理,才得以離開孟州。明宗討伐荊南時,夏魯奇為副招討使,沒多久,移鎮遂州。董璋叛亂,和孟知祥一起攻打遂州,退路斷絕,兵盡糧絕,夏魯奇自殺而死,終年四十九歲。皇帝聽到他的死訊,慟哭一場,給他家豐厚的財物,追贈太師、齊國公。 [2]

作者簡介

薛居正(912年-981年)字子平,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北宋名臣、史學家。開寶六年(973年),由薛居正監修,盧多遜扈蒙等受命修《五代史》。《五代史》成,又名《梁唐晉漢周書》。後世為別於歐陽修《新五代史》,改作《舊五代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