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無腺茶藨子

中文學名:無腺茶藨子

拉丁學名:Ribes alpestre

Wallich ex Decaisne var.

eglandulosum L.T.Lu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虎耳草亞目

科:虎耳草科

亞 科:茶藨子亞科

屬:茶藨子屬

亞 屬:醋栗亞屬

種:長刺茶藨子

組:醋栗組

系:光柱系

無腺茶藨子(wú xiàn chá biāo zǐ,學名 Ribes alpestre var. eglandulosum L.T.Lu),Ribes alpestre Wallich ex Decaisne var. eglandulosum L.T.Lu,虎耳草科茶藨子屬植物。本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花萼、子房和幼果均具柔毛,產自四川康定天全理縣壤塘松潘平武雷波冕寧)和西藏東南部(波密)。 [1]

目錄

無腺茶藨子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3米;老枝灰黑色,無毛,皮呈條狀或片狀剝落,小枝灰黑色至灰棕色,幼時被細柔毛,在葉下部的節上着生3枚粗壯刺,刺長1-2厘米,節間常疏生細小針刺或腺毛;

芽卵圓形,小,具數枚干膜質鱗片。葉寬卵圓形,長1.5-3厘米,寬2-4厘米,不育枝上的葉更寬大,基部近截形至心臟形,兩面被細柔毛,沿葉脈毛較密,老時近無毛,3-5裂,裂片先端鈍,頂生裂片稍長於側生裂片或幾等長,邊緣具缺刻狀粗鈍鋸齒或重鋸齒;

葉柄長2-3.5厘米,被細柔毛或疏生腺毛。花兩性,2-3朵組成短總狀花序或花單生於葉腋;花序軸短,長5-7毫米,具腺毛;花梗長5-8毫米,無毛或具疏腺毛;苞片常成對着生於花梗的節上,寬卵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3毫米,寬幾與長相似;

先端急尖或稍圓鈍,邊緣有稀疏腺毛,具3脈;花萼綠褐色或紅褐色,外面具柔毛,常混生稀疏腺毛,稀近無毛;萼筒鐘形,長5-6毫米,寬幾與長相似,萼片長圓形或舌形,長5-7毫米,寬2-3毫米,先端圓鈍,花期向外反折,果期常直立;

花瓣橢圓形或長圓形,稀倒卵圓形,長2.5-3.5毫米,寬1.5-2毫米,先端鈍或急尖,色較淺,帶白色;花托內部無毛;雄蕊長約4-5毫米,伸出花瓣之上,花絲白色,花葯卵圓形,先端常具1個杯狀蜜腺;

子房無柔毛,具腺毛;花柱棒狀,長於雄蕊,無毛,約分裂至中部。

果實近球形或橢圓形,長12-15毫米,直徑10-12毫米,紫紅色,無柔毛,具腺毛,味酸。花期4-6月,果期6-9月。

本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花萼、子房和幼果均具柔毛,但無腺毛,成長時果實上的柔毛逐漸脫落,至老時光滑無毛。[2]

長刺茶藨子(原變種)

分類文獻

var. eglandulosum L. T. Lu in Acta Phytotax. Sin. 31 (5): 451. 1993.

Spines 1-2 cm. Calyx pubescent. Ovary and fruit not stalked glandular. Ovary pubescent. Mature fruit glabrous.

  • Forests, forest margins, foothills, river banks; 2400-3500 m. W Sichuan, SE Xizang.

無腺茶藨子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400-3500米的河岸邊、山麓灌叢或雜木林中及林緣。[3]

無腺茶藨子分布範圍

產自四川康定天全理縣壤塘松潘平武雷波冕寧)和西藏東南部(波密)。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4]

參考來源

  1. 無腺茶藨子,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國植物志》 第35(1)卷 (1995) >> 291頁 PDF >> 無腺茶藨子 Ribes alpestre var. eglandulosum
  3. 無腺茶藨子Ribes alpestre Wallich ex Decaisne var... 種中文名:無腺茶藨子種拉丁名:Ribes alpestre Wallich ex Decaisne var. eglandulosum L.T.Lu科中文名:虎耳草科科拉丁名:Saxifragaceae...
  4. 茶藨子科的品種_茶藨子科的形態... 茶藨(pāo)子科,只有一屬叫茶藨子屬,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也常被歸併於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的一屬,大約有150種,可明顯區分為茶藨子與醋栗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