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施均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施均仁
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研究員
國籍 中國
母校 福建師範大學
職業 科研工作者

施均仁,學士,1993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2011年任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研究員[1]。主要研究方向:研究興趣在於凝聚態理論物理。主要研究領域主要包含低維電子,自旋輸運,金屬-絕緣體相變和結構相變,電聲子耦合,以及表面相關現象。.提出自旋流的新定義。為未來理論和實驗觀測的比較提供了基礎。揭示了貝里相位對固體電子學的一系列重要修正,包括非均勻的相空間測度和非對易位形上的量子力學

人物簡歷

學士福建師範大學,1993

博士候選人:南京大學,1993-1998

博士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2002

2002年-2004年,博士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

2004年-2005年,博士後,得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

2005年-2011年,中科院物理所、

2011年-至今 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研究興趣在於凝聚態理論物理。主要研究領域主要包含低維電子,自旋輸運,金屬-絕緣體相變和結構相變,電聲子耦合,以及表面相關現象。

過去的主要工作及獲得的成果:共發表文章近二十篇,其中Physics Review Letters 11篇。

主要成果

1.提出自旋流的新定義。為未來理論和實驗觀測的比較提供了基礎。

2.揭示了貝里相位對固體電子學的一系列重要修正,包括非均勻的相空間測度和非對易位形上的量子力學。

3.提出一種新技術從角分辨光電子發射譜直接決定Eliashberg函數。該技術已被幾個重要的實驗室所採用。

4.理論解釋了微波輻射導致的零電阻行為。

5.理論解釋了1/3覆蓋Sn/Ge(111)上觀測到的3x3結構相變。理論預言已被最近的實驗觀測所證實。

6.理論解釋了二維電子氣的壓縮率反常。

參考來源

  1. 施均仁 ,福建師範大學,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