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岳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方岳貢12.jpg


| 姓名 = 方岳貢

| 出生日期 = 1032年

| 逝世日期 = 1644年

| 出生地點 = 襄樊谷城

| 國籍 = 明代

| 別名 = 四長

| 職業 = 任戶、兵二部尚書兼

| 知名作品 = 《國緯集》61卷《經世文篇》


人物簡介

方岳貢於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以後,任戶部主事,雖為小吏,但肩上的擔子可不輕,「歷典倉庫,督水平糧儲」,在當時的農耕社會,管理着糧食儲備,絕對是一個「肥差」,但他沒有因為手中有權,就丟失讀書人的本色,而是「以廉謹聞」。 崇禎元年(1628年),方岳貢出任松江知府。那時,濱海防禦並沒有引起朝廷的特別重視,濱海多盜,嚴重擾亂了居民的安全。官府人手有限,難以全面清剿盜賊,方岳貢採取「重拳出擊」措施,「捕得輒杖殺之」。 方岳貢深得人心的舉措,是修建了石塘,並以此名垂青史,讓上海人民至今銘記於心。 崇禎六、七年(1633—1634年)間,松江漴闕一帶阻擋海潮的土塘連潰五次,海水湧進成片的農田使之成為「斥鹵」,當地居民人心惶恐。災難發生時,方岳貢覲見朝廷剛剛回來,一下轎子,即召集當地的士紳商量對策。方岳貢認為,必須重鞏堤防,但仍然築土塘的話,則等於把大量錢財丟到海里,提出仿照鹽官的辦法改建石塘。但在場的士坤害怕增加經濟負擔,強調築石塘有三難:一是石塘費用昂貴;二是石塘在技術上比土塘要求要高;三是「海勢不可與爭」,主張內徙退築土塘。方岳貢說,內徙等於讓地于海,遂力排眾議,決定建造石塘。 這是上海地區也是整個江南海塘的第一座石塘,方岳貢極端重視,親自到潰塘處環塘審視,度量地勢,召集本地石工聽取意見。聽說有個舉人吳嘉允,是成化年間幫助巡撫畢亨築海塘的工匠吳武的後代,自幼學得真傳,對海塘頗有研究,方岳貢親自到吳嘉允的家裡拜訪他,並聘其為塘董,全力支持他的合理設計。這還不說,他又派人從鹽官那兒請來兩名有經驗的石工,親自參與估算工費。 為了籌集經費,方岳貢每天駕一葉小舟,到處勸募,並制定「富戶有田百畝者,一律勸輸每畝銀八厘,以供築塘之用」的政策,這種辦法以後成為制度,一直延續到清初。在築塘過程中,方岳貢革除弊端,不許衙門、公差層層剋扣,並隨時訪問督工人員,檢查發出的銀兩是否全部給領,使石塘工程順利完成。 普通上海人在博客上記載,方岳貢所築石塘為大德塘,西起楊公廟,東至奉賢區漴闕,全長4.19公里。當地老百姓為感謝方岳貢修建石塘,專門建造了「報功祠」,一直到今天,還有村民祭拜方岳貢。 工程完成以後,有人挾私嫌誣告方岳貢貪污銀子三千兩,使他被捕入獄,許多老百姓擁至官府為他辯冤,最後朝廷查明確無此事,又恢復官職。 入獄一事,非但沒有辱沒方岳貢的名節,反而提高了他的聲譽,當時的給事中方士亮,向崇禎帝推薦了方岳貢以後,方隨即被提拔為山東副使兼右參議,負責江南的糧食儲運。他督辦漕運船隻,如期抵達通州,給崇禎帝留下了深刻印象。 吏部尚書鄭三俊推舉全國五個廉能監司,方岳貢名列其中,這又一次引起崇禎帝的重視,他召見方岳貢,問:「為政何先?」方岳貢答對如流:「欲天下治平,在擇守令;察守令賢否,在監司;察監司賢否,在巡方;察巡方賢否,在總憲。總憲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試法?」崇禎非常贊成方岳貢的看法,大喜之下,賜玉宴於方岳貢,並一直吃到日落時分。六天以後,「即超擢左副都御史」。 新任官吏必須覲見皇上,這有點類似於今天的組織談話,左副都御史方岳貢去見崇禎時,皇上正拿話詰問吏部尚書李遇知,這人挨了皇上的訓,大氣不敢出,只說:「臣正糾駁。」方岳貢插言道:「何不即題參?」這話又一次迎合了崇禎,僅僅隔了一天,即「命以本官兼東閣大學士」,時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方岳貢開創了明代「閣臣帶御史銜」的先河,由此也可以看出崇禎帝用人心切,振國家於危難的急切心理。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方岳貢提拔為正一品官吏,任戶、兵二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總督漕運、屯田、練兵諸務

主要經歷

方岳貢崇禎帝非常賞識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人才之一,但是,他到朝廷任職時,已經是狼煙四起了。雖有救國之志,卻無救國之力。不過,他對王朝的忠誠,實在令人扼腕。 張獻忠占據谷城時,聽說居民方岳宗是松江知府方岳貢的弟弟,以為他沾哥哥的光,家境肯定殷實,就占下方岳宗的房子安置家眷,藉故把他拘禁起來,要他出錢助餉。 但是,張獻忠方岳宗家裡一看,確實為一介平民,頓生敬意,並趕快把他釋放。後來,張獻忠方岳宗成了「不拘形跡」的朋友。 為了表示對方岳貢的敬仰,張獻忠修書一封,讓方岳宗的家人把信送到松江,他在信裡面坦率地說:「使為官者人人皆如我公,百姓不受脧削之苦,獻忠何能起事?」並且說他知道方岳貢不會回信,他也不希望得到回信。 李自成張獻忠攻陷京城時,方岳貢負戶、兵二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僅僅一月有餘,他還沒來得及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就已經身陷圇圄。據考,是因為方岳貢拒絕為李自成等寫「詔書」,才引起劉宗敏的惱恨,最終令其自縊而死。 崇禎元年(1628年)出任松江知府,該郡東南臨海,常遭海潮衝擊,他築石堤二十多里防範。又築緘垣護諸糧倉,名曰「倉城」。救荒助役、修學課士,皆有成績。後被誣陷受賄下獄。鄉民為他訟冤。法司查無行賄實跡,被釋放,升山東副使兼右參議,總督江南糧儲。所督漕船,均如期駛抵通州,被吏部尚書鄭三俊舉為五個廉能監司之一。以功提升為左副都御史。崇禎十六年底,以本官兼東閣大學士。十七年二月,以戶、兵二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總督漕運、屯田、練兵事務。李自成起義軍攻克北京後,自縊死。


人物評價

作為一個讀書人,方岳貢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治學修書上,而是「經世治國平天下」,以其正直為人,清廉為政的品行,實在是一件幸事。但方岳貢的博學多識仍然給後世以很大的教益。 方岳貢著有《國緯集》61卷,《經世文篇》等著作。在《國緯集》中,他評價賈誼的《過秦論》說:「此文遷回層折,以盛衰之勢相形,干寶《晉論》大概規仿此。」 作為同朝官吏,方岳貢徐光啟交往頗深。徐的《農政全書》成書之時,方岳貢欣然為其作序:「嗟乎,治亂無象,農之獲安於農與否,是即其象。彼罹虜罹寇者,以死之轉徙失先疇而不獲安。幸而免死,又以剿餉練餉,急罹虜罹寇者之患,而岌岌乎不獲安。愛養之無者,其所以安之哉!」方岳貢所言,都是當時農村的實際情況,而且是站在農民的角度說話,這在官書的序言中,是很少見的。 崇禎三年(1630年)成書的《松江府志》 [1] ,是由方岳貢主持修編的,按說,作為地方的長官,他應該極力唱頌上海的地理優勢,宣揚自己的為政之績,但是,他並沒有這樣,而是說松江一府:「粟米、布縷、魚鹽之利,貌稱東南陸海,然糊口則盈,終事則絀。」一反地方志溢美鄉土的格調。 從這些文字資料可以看出,方岳貢是「心憂天下,矢志為國」的,然而,他身處的王朝已岌岌可危,成頹廢之勢,僅有「滿腹經綸為國儲」,又怎麼能挽狂瀾於即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