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方氏,漢族姓氏。

方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67位 舊百家姓排名:第56位。

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歷史, 出自方雷氏。神農炎帝十一世孫即八代帝榆罔長子曰雷,黃帝伐蚩尤時,雷因功被封於方山(今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於方山後,稱方雷氏,子孫以地為氏,分為雷姓和方姓。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時大夫姬方叔將軍,他智勇過人。奉命南征,平定過荊蠻的叛亂,為周室的中興立下了大功。因此,後世不少方姓宗譜採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後"之說。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浙江、河南三省,大約占方姓總人口的37%,其次分布於廣東、湖北、遼寧、福建、湖南,這五省又集中了約33%的方姓人口。安徽為當代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方姓總人口的15%。

郡望

詒謀堂: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先鋒村路嘴組方祠坨埂方氏,現分布美國等海外國家,台灣、江蘇、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後裔。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於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時,配潛邑郡庠生李元勛公女生於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時。生子四:道圓、道壽、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於天順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時,妣享壽七十三終於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時。公妣合葬懷邑淥水谷家橋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遷葬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鎮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沖水庫,風水寶地。1907年修五譜,2007年應台灣方文玉尋根問祖到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方祠所在地並出資修六譜但不全,應江蘇省無錫方向明要求並出資20萬元(自己16萬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萬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譜上午9點在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先鋒村路嘴組方崇譜家舉行宗譜發放儀式。

敦睦堂、敦雅堂、敦本堂、敦義堂、敦倫堂、敦敘堂、敦厚堂、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倫敘堂、榴耕堂 聚樂堂、永思堂、大訓堂、友慶堂 永錫堂、白雲堂、發祥堂、世恩堂、壯猷堂 觀禮堂、陽牧亭、光遠堂、光啟堂,正學堂,朔源堂,源仁堂。

開封郡:江蘇溧陽、宜興、金壇、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廬、湖州、德清、杭州、富陽、安徽廣德、徽州(黃山)、祁門。

河南郡: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後移治安徽歙縣。 [1]

研究考證

姜雷、姬方叔、翁乾度。

源流一

源於姜姓

出自遠古帝王神農氏裔孫雷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為氏。據史籍《風俗通義》《世本》等的記載,相傳上古帝王神農氏之代孫帝榆罔之子雷,在黃帝與蚩尤大戰之時立下大功,封於方山(今河南中北部,西起洛陽龍門,東至密縣東境,綿延於伊川、偃師、鞏義、登封、滎陽、密縣境內的嵩山),後人以封邑為氏,稱為方雷氏,後逐漸省文簡化分衍為方氏、雷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黃帝時"以功封方山",黃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該支方氏起源於河南嵩山一帶。

源流二

源於姬姓

①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方相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方相氏,傳說為黃帝時期嫫母之後,擅長巫醫之術,世代相襲。到了西周時期,以其特長設置了方相氏之官,隸屬於夏官府司管轄,專職掌管驅除瘟疫厲鬼。在典籍《周禮•夏官》中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率百利而時難,以索室驅疫。" 在春秋後期,隨着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的逐漸認識,方相氏之中巫、醫漸分,漸漸對立起來。方相氏之官職到了戰國後期,逐漸消失。在方相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方相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方氏、相氏。

② 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時大夫姬方叔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記載,在西周后期的周宣王姬靜執政時期,屬下有一位王族大夫叫姬方叔,他在征伐淮夷、獫狁,特別是平息南方荊蠻的叛亂中居功至偉,為此,周宣王封方叔於洛(今河南洛陽)。在姬方叔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方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方氏正宗。

源流三

源於官位

①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方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方士,是西周初期始設置的一種官稱,隸屬於秋官府司管轄,專職負責掌管王族子弟、公卿大夫封邑之地內的獄訟。有時還要調節各封邑之間的糾紛。在典籍《周禮•秋官•方士》中記載:"方始掌都家,聽其獄訟之辭,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在方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方氏。

② 出自先秦時期時期官吏方伯,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遠古時期,各諸侯中的領袖被稱為"方伯"。從戰國時期開始,郡制之下的一州之最高行政長官被稱作方伯,直到東漢以後才改稱為刺史,但人們仍尊稱其為方伯。到了唐朝時期,人們將承帝王之指令進行尋訪督察的採訪使、觀察使等稱作方伯。而在明、清時期,稱布政使為方伯。總體來講,歷朝歷代,一般將一方行政區之最高行政長官尊稱為方伯。在方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方伯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方氏。

③ 出自秦朝時期官吏尚方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尚方氏,是秦朝時期所設置的官位,別稱為"上方"、"上峰"、"尚峰",最高長官稱尚方令,其主要職責就是掌管宮廷御用器物的製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能機構。尚方令隸屬於天官府司管轄,屬下有丞二人,史二人,徒六人,別有分類匠署,分轄有若干名匠人、役史等。在尚方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尚方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方氏、尚氏。[2]

源流四

源於翁姓,出自唐代後期 、閩國時期福建莆田人翁何 後代翁乾度之後所分。屬於長者賜姓為氏。翁姓避亂改姓是方姓的又一來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個分支,據《元和姓纂》和《六桂堂叢刊》等記載,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今浙江 定海縣東),其後以邑名"翁"為姓。唐德宗時期,翁氏有一個支脈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陽興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莊),為入莆始祖,傳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閩國 年間(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陳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六子皆中進士,史稱"六桂聯芳"。長子處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員外郎;次子處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進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處易,字伯簡,宋太祖建隆元年與長兄同榜進士,官至劍南少尉;四子處朴,字伯惇,宋太祖開寶六年進士,官都曹長判官,後改姓方 ;五子處廉,字伯約,宋太祖開寶六年與四兄同榜進士,官至大理司直、監察御史;六子處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與二兄同榜進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這兄弟六人同列為進士,地位非常顯貴,有"六桂聯芳"之譽。

源流五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方佳氏,滿語為Fa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奉天(今遼寧瀋陽),清朝中葉以後所冠漢姓即為方氏。

源流六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傣族、回 族、土家族、朝鮮族、高山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方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方,世代相傳至今。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