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新造鎮位於番禺區東北部,總面積13.85平方公里,下轄10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14742人,外來人口13231人。2011年,我鎮順利通過廣東省教育強鎮複評督導驗收,連續16年完成上級下達的人口計生工作目標責任管理任務,連續2年實現廣東省計劃生育「兩無」鎮,達到廣州市計生工作模範鎮水平,被評為區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市退休人員管理4A達標單位。[1]

建立縮圖錯誤:convert: delegate failed `"dwebp" -pam "%i" -o "%o"' @ error/delegate.c/InvokeDelegate/1310. convert: unable to open image `/tmp/magick-135369QlL_6AaGKNF':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error/blob.c/OpenBlob/2712. convert: unable to open file `/tmp/magick-135369QlL_6AaGKNF':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error/constitute.c/ReadImage/540. convert: no images defined `/tmp/transform_ff1a0321d742.png' @ error/convert.c/ConvertImageCommand/3210. Error code: 1

目錄

基本內容

新造鎮位於番禺區東北部,珠江主航道橫貫全鎮,與廣州大學城一河之隔,總面積14.12平方公里,轄崇德秀髮南約曾邊北約東西莊、思賢、農場、練溪、郭塱10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4584人,其中常住人口14272人,外來人口10312人。2005年,新造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7.29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8.53%;地區生產總值7.97億元,增長5.05%;工農業總產值20.77億元,增長37.36%。

2005年,全鎮有工業企業108家,其中私營企業54家,個體企業54家,從業人員9826人。年產值500萬元以上規模的企業23家,超億元企業2家(立白和米澤)2005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9.58億元,增長25.2%,工業增加值2.93億元,增長4.1 %。23家規模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產值及效益比上年同期都有較大程度的增長。其中龍頭企業米澤公司和立白集團,總產值分別達4.87億元和5.41億元,增長28.5%和39.1%,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52.5%。2005年,全鎮實際利用外資197萬美元,增長24.68%;合同利用外資254萬美元,下降60%;外貿出口總值4197萬美元,增長26.59%。

全鎮有耕地面積292.87公頃,其中水田96.4公頃,旱地196.5公頃。通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SK4-316、艷陽一號紅蘿蔔、「香白糯」玉米等六個新品種,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其中「香白糯」品種被上級科技部門列入為2005年的星火推廣項目,取得較好的效果。2005年,蔬菜常年種植面積203公頃,播種面積613公頃,其中種植水蔥120公頃,紅蘿蔔143公頃,其他葉菜465公頃,蔬菜總產量18589噸,總產值3815萬元;「三鳥」上市量743663隻,生豬上市量12646頭;魚塘面積104公頃,產量1125噸;水果種植面積146公頃,產量3347噸;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19億元,增長11.46%。

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8萬元更新維護水利排灌設施:更換秀發村一級抽水站設備,清理淤塞河涌200多米;崇德村圍仔一級站進水口鋪砌水泥管;思賢村大圍堤滲漏灌漿加固工程;東西莊村的西莊抽水站全套抽水設備更換工程等。投入126萬元完善生態公益林示範基地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確保農業生產發展。

2005年,該鎮財政收入6900萬元,下降51.31%;財政支出7734萬元,增長26.29%;稅收收入3.23億元,下降20.03 %;銀行存款餘額15.8億元,增長14.02%,其中私人存款餘額9.27億元,增長5.4%。

隨着廣州大學城首期建設的投入使用,十所高校師生的進駐,新造鎮及小谷圍島人口數量大幅增加,以及地鐵4號線的開通帶動了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和住宿租賃業的發展。全鎮有商品流通企業455家, 從業人員1614人,飲食服務業53家,從業人員375人。2005年,全鎮商品零售總值2.31億元,增長6.63%。第三產業實現產值4.13 億元,增長7.97%,交通運輸和倉儲業增長10.87%;零售業增長12.32%,旅業和餐飲業增長3.88%。個休私營經濟穩步發展,私營企業戶數增長了11.6%。

以「政府推動、村為主體、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為基本原則,穩步推進舊村改造,配合小谷圍街四個駐村工作組,深入細緻地對四個保留村村民做過細的思想發動工作,爭取村民對舊村改造的支持,並以貝崗村住宅樓建設為突破口進行重點推進。目前,貝崗村六棟住宅樓、北亭村商業廣場、穗石村雙桂路商業樓相繼動工興建,進展順利,舊村改造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圍繞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益,進一步發展狀大集體經濟,認真做好15%經濟發展預留用地的開發建設。密切與區國土局等職能部門溝通、聯繫,加快15%留用地(4439.032畝)的報批,抓緊用地手續後期工作的落實。現第一批2544畝已得到國土資源部、省國土廳的審批,經廣泛聽取村幹部、群眾對15%留用地的開發建設意見和建議,並初步達成共識:在政府的推動下,組建大學城留用地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土地集約利用的「規模效應」,進行招商引資,統一開發。目前,15%留用地的開發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15%留用地的開發建設邁出可喜的第一步。

2005年該鎮投入1205萬元,完成農村(曾邊、南約、崇德三村)二次水改工程、更新改造了墟鎮舊市政管網、谷圍新村至中心小學路燈工程、谷圍新村計生樓建設工程、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培訓工作、改善墟鎮市政綠化建設、海堤大街路燈建設工程。2006年全年種植樹苗6萬多株,品種20多個,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2]

經濟狀況

2005年,新造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7.29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8.53%;點擊此處添加 圖片說明地區生產總值7.97億元,增長5.05%;工農業總產值20.77億元,增長37.36%。   

2007年,新造鎮實現社會總產值31.81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3.79%;地區生產總值7.53億元,增長14%;工農業總產值27億元,增長15.25%。

工業編輯

2005年,全鎮有工業企業108家,其中私營企業54家,個體企業54家,從業人員9826人。年產值500萬元以上規模的企業23家,超億元企業2家( 立白和米澤)。2005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9.58億元,增長25.2%,工業增加值2.93億元,增長4.1 %。23家規模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產值及效益比上年同期都有較大程度的增長。其中龍頭企業米澤公司和立白集團,總產值分別達4.87億元和5.41億元,增長28.5%和39.1%,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52.5%。2005年,全鎮實際利用外資197萬美元,增長24.68%;合同利用外資254萬美元,下降60%;外貿出口總值4197萬美元,增長26.59%。

農業編輯

2005年,全鎮有耕地面積292.87公頃,其中水田96.4公頃,旱地196.5公頃。通過優化 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SK4-316、艷陽一號紅蘿蔔、「 香白糯」玉米等六個新品種,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其中「香白糯」品種被上級科技部門列入為2005年的星火推廣項目,取得較好的效果。2005年,蔬菜常年種植面積203公頃,播種面積613公頃,其中種植 水蔥120公頃,紅蘿蔔143公頃,其他葉菜465公頃,蔬菜總產量18589噸,總產值3815萬元;「三鳥」上市量743663隻,生豬上市量12646頭;魚塘面積104公頃,產量1125噸;水果種植面積146公頃,產量3347噸;全鎮實現 農業總產值1.19億元,增長11.46%。加強農業和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06年該鎮投入18萬元更新維護水利排灌設施:更換 秀發村一級抽水站設備,清理淤塞河涌200多米; 崇德村圍仔一級站進水口鋪砌 水泥管; 思賢村大圍堤滲漏灌漿加固工程; 東西莊村的西莊抽水站全套抽水設備更換工程等。投入126萬元完善 生態公益林示範基地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確保農業生產發展。   2007年,全鎮耕地面積6355畝。蔬菜常年種植面積3050畝,播種面積11072畝,總產量20706噸,產值5583萬元;「三鳥」上市571139隻,生豬上市16927頭;魚塘面積1617畝,產量1441噸;花卉面積1343畝;水果面積1930畝;產量2935噸。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6億元, 農業增加值8232萬元,分別增長16.69%和10.5%。投入285萬元完善 農業基礎設施。改造 機耕路18050米,加固水利堤圍攻600米,更換4個排灌站水泵設備,完成2個泵房重建改造。不斷優化農業結構,重點發展以蔬菜、花卉、水果為主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已發展水蔥、紅蘿蔔、蕃薯種植面積達2002畝,成為具有地方 特色農產品。

第三產業

隨着 廣州大學城首期建設的投入使用,十所高校師生的進駐,新造鎮及小谷圍島人口數量大幅增加,以及 地鐵4號線的開通帶動了 批發零售業、 交通運輸業、餐飲業和住宿 租賃業的發展。2005年全鎮有 商品流通企業455家, 從業人員1614人,飲食服務業53家,從業人員375人。2005年,全鎮商品零售總值2.31億元,增長6.63%。第三產業實現產值4.13 億元,增長7.97%,交通運輸和 倉儲業增長10.87%;零售業增長12.32%,旅業和餐飲業增長3.88%。個休 私營經濟穩步發展,私營企業戶數增長了11.6%。

社會建設

以「政府推動、村為主體、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為基本原則,穩步推進 舊村改造,配合 小谷圍街四個駐村工作組,深入細緻地對四個保留村村民做過細的思想發動工作,爭取村民對舊村改造的支持,並以 貝崗村住宅樓建設為突破口進行重點推進。從2005年起,貝崗村六棟住宅樓、北亭村商業廣場、 穗石村雙桂路商業樓相繼動工興建,進展順利,舊村改造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圍繞解決 失地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益,進一步發展狀大集體經濟,認真做好15%經濟發展預留用地的開發建設。密切與區 國土局等職能部門溝通、聯繫,加快15%留用地(4439.032畝)的報批,抓緊用地手續後期工作的落實。第一批2544畝已得到國土資源部、省國土廳的審批,經廣泛聽取村幹部、群眾對15%留用地的開發建設意見和建議,並初步達成共識:在政府的推動下,組建大學城留用地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充分發揮 土地集約利用的「 規模效應」,進行招商引資,統一開發。15%留用地的開發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中,15%留用地的開發建設邁出可喜的第一步。

基礎設施

2005年該鎮投入1205萬元,完成農村(曾邊、南約、崇德三村)二次水改工程、更新改造了墟鎮舊市政管網、 谷圍新村至中心小學路燈工程、谷圍新村計生樓建設工程、 農村富餘勞動力 就業培訓工作、改善墟鎮市政綠化建設、海堤大街路燈建設工程。2006年全年種植樹苗6萬多株,品種20多個,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

財政金融

2005年,該鎮財政收入6900萬元,下降51.31%; 財政支出7734萬元,增長26.29%; 稅收收入3.23億元,下降20.03 %; 銀行存款餘額15.8億元,增長14.02%,其中私人 存款餘額9.27億元,增長5.4%。 詞條標籤:

相關視頻

番---新造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