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抗逆植物基因資源保育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疆抗逆植物基因資源保育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為依託單位,以吐魯番沙漠植物園、伊犁植物園和乾旱區生物標本館為支撐平台,於2021年12月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重點實驗室授牌。
機構簡介
實驗室已建立了一支學術思想活躍、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多學科交叉的創新型研究隊伍,有科技和管理人員28人,平均年齡在36歲以下,其中固定人員22人,流動人員6人。擁有高級職稱研究人員11人,其中研究員4人。平均每年培養研究生2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碩士研究生[1]12人。
實驗室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研究特色,每年承擔國家、中科院、自治區及地方項目近30項,發表科技論文80餘篇,產出軟着或專利近10項,已形成基礎和應用研究並舉、緊密服務於學科發展和國民經濟的明顯特色,在乾旱區生物多樣性保育、植物適應性進化、抗逆基因挖掘等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為乾旱區生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實驗室主任:張道遠 副主任:李小雙
相關資訊
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書記王成一行調研我所
5月9日,自治區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王成一行來到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調研了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新疆自然博物館。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包安明、新疆生地所副所長張道遠、國重室副主任楊維康、科研處處長周曉兵等陪同調研。
在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稚研究員詳細介紹了國重室的成立情況、科研成果、使命定位,以及科研成果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2]、為解決乾旱區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所做的工作;在「新疆抗逆植物基因資源保育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張道遠副所長圍繞荒漠植物的保育和利用進行介紹,並對特色瀕危荒漠植物組織培養和擴繁、建立的荒漠植物遺傳轉化體系和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以及挖掘優質抗逆基因資源服務乾旱區農作物現代分子育種等工作進行了解析。在新疆自然博物館,楊維康就博物館館藏標本、科普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講解。
王成對研究所為新疆經濟建設、社會穩定長治久安做出的突出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新疆生地所在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實驗室建設、重大科學工程、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方面取得更多成績,在自治區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 ↑ 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區別主要是什麼?總結得太精闢了 ,搜狐,2020-07-02
- ↑ 一帶一路建設意義重大 ,搜狐,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