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疆富蘊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疆富蘊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爾泰地區富蘊縣境內,額爾齊斯河源頭,海拔1155〜2695.6m。2005年8月國土資源部批准為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以花崗偉晶岩稀有金屬礦床典型地、花崗岩株地貌景觀、戈壁等為特徵。分為伊雷木湖和卡拉先格爾兩大園區。是一個以可可托海花崗偉晶岩稀有金屬礦床立典地、額河源花崗岩株地貌景觀、卡拉先格爾地震遺蹟景觀為主體的地質公園。[1]

地質特點

其地質地貌以可可蘇里的沼澤濕地,伊雷木湖的寒極湖泊,卡拉先格爾地震斷裂帶的地震遺蹟,額爾齊斯大峽谷的瀑布化石、蜂窩壁、象形石為主要特色。近年來大力投入資金髮展科普事業,成為一個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特種旅遊、科學考察等為一體的特色景區。

景點簡介

新疆富蘊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境內,面積788km2,海拔1100—2400m,由可可蘇里、伊雷木湖、卡拉先格爾地震斷裂帶、額爾齊斯大峽谷四部分組成。其地質地貌以可可蘇里的沼澤濕地,伊雷木湖的寒極湖泊,卡拉先格爾地震斷裂帶的地震遺蹟,額爾齊斯大峽谷的瀑布化石、蜂窩壁、象形石為主要特色。

公園依託於新疆遠方旅遊有限公司(下簡稱「遠方公司」),近年來該公司共投入32.3萬元開展地學科普活動11次。在遠方公司的努力下,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特種旅遊、科學考察等為主要特色的大型旅遊景區,景區先後榮獲國家4A級景區、國際原生態景區、優秀旅遊企業等榮譽稱號。

周邊環境

新疆富蘊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卡拉先格爾是阿爾泰山邊緣緊鄰準噶爾盆地的一列山嶺,在考察行程中,當穿越戈壁灘,進入山區時,幾乎毫不費力地就可以觀察到地震斷層穿山越嶺,過溝跨壑的壯觀景象。地震在地表留下的長長的斷層陡坎就像路標,順着它前行,翻過幾個埡口,就很容易來到震中所在地的卡拉先格爾附近。

地表特點

地表的巨大破壞清楚地顯示了這次大地震的威力,在長1500米、寬350米的地震震中塌陷區內,地裂縫縱橫交錯,不僅發育在鬆散堆積物中,甚至堅硬的岩層也被拉開了寬6米、深10餘米的深槽,還可以看到山脊被多條地震斷層切斷並發生錯移。卡拉先格爾一帶長約20公里的高山竟然整體下降了10米,並因山體的斷裂崩塌,在卡拉先格爾山的東側形成規模宏大的斷裂崩滑面,崩滑面東側的山體整體下陷,露出高度在60米以上的斷層懸崖,在斷層崖的崖腳,形成了串珠狀的積水窪地。這些地震遺蹟使當年那雷霆萬鈞、山崩地裂的場景如在眼前,令人觸目驚心。

地震遺蹟

富蘊地震在科學上還有它的特殊意義,和環太平洋地震帶以及由喜馬拉雅至地中海的歐亞地震帶不同,富蘊地震並不是發生在板塊接合部位的大斷裂帶上,而是發生在板塊內部規模相對較小的斷裂帶上,這類斷層引發大震的機制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正因為富蘊地震遺蹟保留十分清晰完整,具有很高的科研與參觀價值,它一直吸引着國內外眾多學者來此考察,成為業內知名度頗高的地震地質研究的勝地。在我去卡拉先格爾的時候,就曾與日本的地震學者不期而遇,儘管來自大地震司空見慣的國度,他們仍然表現出對富蘊地震遺蹟的極大興趣。

地球上大多數地震的發生,都與斷層的活動有關,引發富蘊大地震的,就是被稱為二台斷裂的活動斷層帶。有意思的是,對富蘊地震遺蹟的研究過程中,人們沿二台斷裂還發現了更多的古地震遺蹟,它表明二台斷裂有長期活動的歷史,它的能量不斷積累,又通過一次次大地震不斷釋放。由於二台斷裂的長期活動,大大小小的水系在流經二台斷裂時,為適應構造變動而不斷調整,所以普遍形成水系的突然轉折或錯斷現象,一些河穀穀口的沖積扇也發生明顯的錯位和偏轉。據觀測,至少從新生代晚期以來,二台斷裂累積的水平錯斷距離已超過30公里。

富蘊地震發生在亞洲大陸腹地的帕米爾—貝加爾地震活動區內,這一地震區也是亞洲大陸內部地震活動頻度最高、強度最大的地區之一,1900年以來發生8級以上地震就達7次。而二台斷裂帶所在的阿爾泰-戈壁阿爾泰地震帶,100年來先後發生1905年北蒙古、1933年富蘊、1957年戈壁阿爾泰三次8級以上的大地震,時間間隔僅為26年左右,這個地震帶的大震活動與帕米爾、天山還有相互交替的現象。富蘊地震斷裂帶和世界上其他許多地震大斷裂一起,構成了地球上令人嘆為觀止的新構造活動遺蹟。

地震對於人類也並非完全是壞事。正是由於富蘊地震斷裂帶的長期活動,才沿斷裂帶形成了一系列寬闊的斷陷盆地和湖泊窪地,例如可可托海、可可蘇海,這裡水草豐美、土地肥沃,成了哈薩克人聚居繁衍的樂園。[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