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港級戰車登陸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港級戰車登陸艦
圖片來自mdc.idv.tw

新港級戰車登陸艦Newport class tank landing ship)為美國海軍戰後生產的戰車登陸艦,設計案編號「SCB-405」,也是美國海軍最後一款使用的戰車登陸艦。

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的戰車登陸艦為了能讓大噸位艦艇駛上海岸進行搶灘[1] 登陸,採用低吃水、平底船設計,並在艦首設置可讓戰車駛出的登陸門(俗稱開口笑);同時具有這三種特質的傳統戰車登陸艦具有阻力大、艦速慢、耐海性欠佳等問題,成員在惡劣海象下的負荷過重,也會讓實施登陸作戰的海象限制加大。

為了解決耐海性問題,新港級雖然保留了低吃水設計,但取消了艦首登陸門改用飛剪式艦首;登陸門的替代方案是在艦首設置大型起重機與吊臂,可在搶灘時放置大型吊橋鋁合金登陸跳板,跳板長度34公尺,可承受重量75公噸,車輛可從船上直接經由登陸跳板駛下船,藉由此設計使得戰車登陸艦的最大速度超過20節,大幅度降低60年代時進行登陸作戰所需時間;而吊運登陸跳板的大型吊臂由於其突出艦首的設計,因此讓新港級的暱稱稱為獨角獸

除了艦首跳板以外,艦尾也設置了兩棲登陸車施放出口,可讓兩棲車輛進行搶攤或是讓小型機械登陸艇轉運裝備之用。新港級的車輛甲板設置在艦體內,可從艦艏或艦艉出入,並設有車輛轉盤方便調整車輛動線,其容積可裝載23輛AAV-7,或29輛M48巴頓坦克,或41輛M35卡車,艙面甲板如用於繫置車輛時,可再額外裝載29輛M35卡車。

新港級在美軍操作時代會在左右舷以側掛方式攜帶2艘機械登陸艇輔助登陸作業,但外銷至其它國家時此編制均已撤除。

新港級的建造從1966年至1972年間共計生產了20艘,美國海軍的新港級在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初有作部分裝備拆換,大西洋艦隊所屬的新港級在艦橋上方增裝一座方陣近迫武器系統,後來軍售到其它國家的此級艦皆比照替換。1977-1978年間拆除三吋高平雙用快炮專用的Mk 63火炮指揮儀,因此後期服役時三吋快砲僅能以目視瞄準。美軍曾有計畫為本級艦增裝AN/SLQ-32電子干擾系統和Mk36干擾火箭發射器,但最終電戰系統並未裝設,干擾火箭只有若干艦隻有加裝。由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登陸作戰型態改變,戰車登陸艦的地位完全被兩棲突擊艦(一種具有直升機母艦船塢登陸艦兩種功能的大型遠洋運輸艦)與其搭載的氣墊登陸艇以及直升機取代,所以從本級之後美國海軍再也沒有生產新的戰車登陸艦,這批戰車登陸艦在美國海軍使用到90年代以後因為艦況良好,半數以上售予其他國家繼續服役至21世紀。

補充

由於各國客觀條件不同,出售給盟國的新港級回國改裝後在電子裝備部分有著些微差異,不過大部分國家均把三吋砲給拆除移作通訊設備或自衛火器之用。

與其他國家改變較大的是卡尼貝拉級兩棲登陸平台艦,基於澳洲對兩棲支援的需求大於兩棲登陸,因此澳洲海軍版本做了大改造,不但拆除其三吋炮,將原先艦首上「門」字型大吊臂移除,改為可吊掛70噸物資的重型起重機,於1994年起服役,兩艘在2011年因機件與艦體結構老化因素除役。

中華民國海軍在1995年與美國簽署兩艘新港級的租約,之後於1997年抵台服役,並命名為「中和級」。

參考文獻

  1. 搶灘,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