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

全長: 114.8米

艦寬: 16.3米

滿載排水量: 3200噸

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全長114.8米,艦寬16.3米,艦高6.0米,滿載排水量3200噸。其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精密的綜合作戰和艦舶管理系統使"可畏"級船員總數只有70名。加上15名艦載直升機飛行和後勤人員,一共85人。而同級別的其他戰艦則需要超過150人才能操作。[1]

背景

該項目由新加坡國防科技局(DSTA)管理。2002年3月,新加坡國防部授予法國艦艇建造局承包合同,為新加坡海軍建造六艘「威武」號多任務護衛艦。這並不是一份單純性的購買合同,承包合同包括一個技術轉移計劃,第一艘護衛艦由法方建造,其餘五艘由新加坡科技船舶公司建造。整個「三角工程」,新加坡國防科技局(DSTA)同新加坡科技電子公司(STE)都將廣泛參與。

在2004年2月23日至29日的新加坡樟宜「2004亞洲航空展」上,新加坡國防科技局和法國艦艇建造局聯合對外公開了「三角工程」此項目的模型和已下水艦體的照片,並將「拉斐特」級更名為「威武」級。至此,新加坡新型隱身護衛艦計劃正式浮出水面,新加坡成為「拉斐特」級隱身護衛艦第四個擁者。新型「威武」級護衛艦將會代替六艘在1972年服役的德制「海狼」(SeaWolf)級導彈艇,所有的六艘「威武」級護衛艦將會在2009年之前全部服役。「威武」號隱身護衛艦將會使東南亞海上最為強大的戰艦,同時也將實現新加坡遠距離作戰的要求。

新加坡海軍新型護衛艦「三角工程」計劃建造六艘:第一艘RSS「威武」號(Formidable)舷號68;第二艘RSS「剛毅」號(Intrepid)舷號69;第三艘RSS「堅定」號(Steadfast)舷號70;第四艘 RSS「不屈」號(Tenacious)舷號71;第五艘RSS「堅強」號(Stalwart)舷號72;最後一艘RSS「無比」號(Supreme)舷號73。

「威武」號已經於2003年3月在法國洛里昂造船廠安放龍骨,2004年1月7日,在法國布列塔尼半島洛里昂造船廠下水,於2005年5月交付,在兩個月後到達Changi海軍基地,加入新加坡海軍185中隊服役。艦艇將在2007年完成作戰系統測試並進入作戰狀態。

作戰平台

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全長114.8米,艦寬16.3米,艦高6.0米,滿載排水量3200噸。其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精密的綜合作戰和艦舶管理系統使「可畏」級船員總數只有70名。加上15名建造直升機飛行和後勤人員,一共85人。而同級別的其他戰艦則需要超過150人才能操作。作戰管理系統由新加坡國防科技局和新加坡科技電子公司共同承擔,用以符合新加坡海軍的操作需求。新加坡國防科技局也承擔戰鬥系統集成的職責。新加坡科技電子公司提供採用20英寸液晶顯示器(LCD)的標準操作集中控制平台,還提供綜合通信系統。高度自動化的駕駛和作戰系統,不僅減少了對人員數量上的要求,還能有效監督和控制艦上各項系統和設備。同時,其作戰管理系統整合了各項探測和武器系統,並植入了人工智能。通過這個全自動化的過程,在發現目標之後,系統能根據輸入的人工智能,自動做出判斷,分析目標,再把信息傳遞到武器系統,由系統決定是否發射武器可以省去以前操作人員自行分析目標是敵是友的過程,大大提高打擊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這在東南亞乃至全球都占領先地位。

防空方面

將裝備歐洲導彈設計局設計製造的「紫菀」ASTER—15型防空導彈和法國艦艇建造局設計製造的「西爾瓦」SYLVER垂直發射系統,整套系統備彈32枚,使用四套8單元「西爾瓦」SYLVERA43發射模塊,採用指令指導,主動雷達搜尋。既可以打擊空中來襲的飛機,也可以攔截反艦導彈。「紫菀」ASTER—15型導彈使用二級固體發動機,具有非常高的敏捷性和高機動性,可有效防禦射入的那些採用末端機動和再攻擊模式的導彈,如掠海反艦導彈。在防禦導彈模式中「阿斯特」15型有效射程15公里;防禦有人駕駛飛機和無人飛機的有效射程達到30公里。「威武」號的主艦炮是一門奧托.梅萊拉(OtoMelara)76毫米/62型快速炮,使用6公斤炮彈,射程16公里,射速達到120發/分鐘。在防空方面可以對「紫菀」型防空導彈提供強有力的支援。此外,其2座吉亞特集團15A型20毫米艦炮也可以用於防空作戰,800發/分鐘,射程3千米。2挺12.7毫米機槍也可以對低空目標進行攻擊。

反艦方面

在反艦方面,可分為遠程反艦作戰和進程反艦作戰兩個層面。「威武」號隱身護衛艦將裝備美國波音公司「魚叉」反艦導彈可用以完成其遠程反艦作戰的任務。「魚叉」反艦導彈射程130公里和使用主動雷達制導,配備一個227公斤彈頭。「魚叉」是美國海軍於70年代中期研製生產的一種全天候、高亞音速、飛航式反艦導彈,它能攻擊多達12種大小不同的水面艦艇,可進行超視距作戰,是奪取制海權的一種有力攻擊武器。該導彈長4.581米,彈徑344毫米,翼展0.914米,重量667千克。導彈採用慣性制導系統制導,使用主動雷達導引頭,可進行90°搜索,攜帶1枚帶延時觸發和近炸引信的221千克半穿甲戰鬥部,使用渦輪噴氣發動機,飛行速度0.85馬赫,最大射程120千米。該導彈由於裝有先進的計算機邏輯電路,抗干擾能力強;在飛行末段可突然躍升而後俯衝攻擊目標,機動能力強;可靠性作戰效能試驗達90%,單發命中概率在95%以上。

在反潛作戰方面,「威武」號反潛作戰裝備EDO公司980ALOFTS型主動低頻拖曳聲納,提供對抗潛艇的遠距探測和分類能力。ALOFTS包括一個可變深度聲納(VDS),拖曳主要部分使用一組拖曳基陣。艦上設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由艦尾伸向大海,由於發射法國生產的F17P型反潛魚雷。該型魚雷採用線導,主/被動雷達搜尋,航速為40節/小時,射程20千米,戰鬥部重250千克。

隱身

隱身護衛艦,顧名思義在隱身方面當然要首屈一指,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設計是法國「拉斐特」級隱形護衛艦的一種派生型,雖噸位略小於「拉斐特」,但在技術方面的一系列的改進,其隱形性能方面大大優於「拉斐特」級。與法國原裝「拉斐特」級隱身護衛艦相比較,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可謂「將隱身進行到底」。該艦改動了甲板的上部結構和側翼,大大降低了被雷達跟蹤的概率,在雷達、聲音、紅外線和電磁等方面都具有低信號特徵。「威武」號隱身護衛艦在外形的改變上下足了功夫。「威武」號隱身護衛艦改進了艦體及上層建築的形狀,採用曲面板代替了平板,多採用圓弧形的表面和稜角,以減少反射率非常之高的鏡面反射;同時艦體和上層建築的垂直面都被改進為傾斜面,從而改變雷達反射波的路線,相當於減少了雷達的反射面積;連接處多採用凸面圓滑過渡倒角相連,相當程度上減少了角反射面積,減弱了反射強度;此外,「威武」號隱身護衛艦大大減少了外露裝備和設備,對於原來外露的武器系統、排煙系統、救生設備等都進行了一定的隱蔽和隱身處理。使整個艦艇在外形上實現了較好的一體化,在整體隱身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還通過內部措施的改進來達到隱身效果。「威武」號隱身護衛艦減少了無線電設備、改進了原有電子設備、屏蔽電子設備、利用噪音隱蔽信號源特徵,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進,整艦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無處不隱的狀態。

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不但在隱身性能方面高人一等,其卓越的戰鬥性能也是東南亞現役艦艇所無法比擬的,可以說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將會成為未來數年中東南亞戰鬥力最強的戰艦。該級艦的推進系統使用四台MTU20V8000型柴油機,採用組合柴油和柴油(CODAD)配置。每台發動機額定功率8,200千瓦。發動機雙軸驅動兩具五漿葉等距螺旋漿。巡航速度18節和最大航速27節,航程7,200公里(4,000海里)。具備了遠程作戰能力,為新加坡海軍擴展作戰半徑創造了可行性條件。新加坡威武號隱身護衛艦還裝備了由泰利斯公司提供的「武仙座」(Herakles)多功能雷達,這是護衛艦的主要監視雷達。「武仙座」多功能雷達是一種先進無源相控陣雷達,三維搜索和火控雷達,安裝在主桅杆頂部一個天線罩內,用於遠距離空中/水面監視和武器控制。「武仙座」雷達與「紫菀」防空導彈系統的結合使得「威武」級護衛艦攻防兼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