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凱恩斯學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凱恩斯學派是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新凱恩斯學派(New—Keynesian School)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中葉,新古典綜合派衰敗以後學派林立,經濟學家們尋求共識又無法達成一致的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薩墨斯、布蘭查德、羅泰姆·伯格、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本·伯南克等人。
新凱恩斯學派產生的客觀條件是,原凱恩斯主義的理論缺陷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在解釋現實問題時效微力乏。原凱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在理論上的進展,給新凱恩斯主義者以有益的啟迪。新凱恩斯主義是原凱恩斯主義受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打擊後,汲取凱恩斯主義與其對立的學派的鬥爭中的經驗教訓而形成,並在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鬥爭中不斷發展,是原凱恩斯主義的復興。
新凱恩斯主義與原凱恩斯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繼承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基本信條,在三個命題上保持一致:①勞動市場上經常存在超額勞動供給;②經濟中存在着顯著的周期性波動;③經濟政策在絕大多數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凱恩斯主義並不是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簡單因襲,而是認真對待各學派對原凱恩斯主義的批判,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進行深刻地反省,同時吸收並融合各學派的精華和有用的概念、論點,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凱恩斯主義。
在具體的經濟分析方法和理論觀點上,新舊凱恩斯主義存在重要差別,主要體現在非市場假設上。新凱恩斯主義以工資和價格粘性取代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工資剛性假設,並添加了原凱恩斯主義模型所忽略的兩個假設:①經濟當事人最大化原則(即廠商追逐利潤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②理性預期假設。新凱恩斯主義闡明了,在經濟中出現需求或供給衝擊後,工資和價格粘性使市場不能出清,經濟會處在非均衡狀態,即使有理性預期的存在,國家的經濟政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影響就業和產量。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與原凱恩斯主義學派相比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第一,強調工資和價格的粘性而非完全剛性,並試圖對這種粘性從微觀的角度進行合理的解釋,在此基礎上說明非自願失業、普遍生產過剩的可能性以及政府經濟政策的作用。
第二,強調並從微觀角度入手闡明了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性,他們從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出發,研究了經濟中存在的實際剛性、風險和不確定性、經濟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昂貴性、調整的成本因素等,從而說明了企業的最優定價行為及其宏觀經濟含義。證明在市場經濟中「看不見的手」並不能引導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主體最大程度地促進社會利益,達到「帕累托最優」的境界,恰恰相反,「看不見的手」導致了「協調失敗」(Coordination Failures),出現了長期的市場非均衡和社會福利的巨大損失。
第三,強調政府干預經濟的必要性。他們以需求衝擊為假定,着重論證了企業為什麼總是拒絕及時隨總需求的變動而調整價格和工資,這種微觀行為反映到宏觀經濟層面又如何導致總產出和就業的變動。因此,需要通過政府干預來解決這種市場機制的失效問題,由於貨幣的非中性,政府的經濟政策可以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 ↑ 中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搜狐,2021-12-30
- ↑ 中國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麼?漢文化的誕生和傳承是關鍵,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