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會八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會八景

新會八景是廣東新會人民政府於20世紀80年代評出的八個當時最能代表新會美麗自然風光的景點,分別為圭峰疊翠、小鳥天堂、叱石松濤、公坑雀花、象山秋月、葵湖春曉、銀洲塔影、崖門覽勝。

新會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因此自明朝以來新會就有流傳的八景,20世紀80年代又重新評出八景,於是新會有「舊八景」和「新八景」。舊八景為古岡獨松、象山秋月、黃雲樵笛、紫水漁舟、江門晚渡、熊子歸帆、崖門春浪、圭峰瀑布。

值得注意的是,現行的新會八景並沒有包括所有新會的著名自然風光,例如古兜溫泉和銀湖灣

舊八景

「舊八景」是:古岡獨松、象山秋月、黃雲樵笛、紫水漁舟、江門晚渡、熊子歸帆、崖門春浪、圭峰瀑布。 雖然舊八景大部分已不復存在,但在2012年,新會市民袁榮照發現其父親袁清泉先生親手繪製的一套「新會八景圖」,完整地記錄了新會舊八景的美麗景色,舊八景終重見天日。

另外,新會有首舊八景民謠:「圭峰瀑布影,象山秋月明,崖門好浪景,沙堤紫水清。古岡獨松真茂盛,熊子飛帆風駛靜,黃雲樵笛幾高興,江門艇妹好客情。」這首歌謠通過傳神、貼切的詞語,把新會八景的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加上押韻易於記憶,一直流傳至今。

舊人民醫院前面有座小山丘,叫古岡山。古時山上有獨松一株,閱歷千年仍茂密非常,常有白鶴飛來棲息,故有「孤松千歲蒼,仙人常下降」之說。後古松枯亡,雖有補種,並非古松。

象山是會城最古老的公園,舊時山上有秋月亭。每逢中秋之夜,會城萬人空巷,登象山觀月出。此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舊時會城北門外的黃雲山,草木森森,是牧童牧牛、樵夫砍柴之地。每當夕陽西下,黃雲反照,黃雲山上的牧童每人取木瓜葉柄一支做成笛子,騎在牛背上,吹笛入城,與樵夫唱和而歸。

傳說宋朝時,會城西邊的沙堤河曾經出現河水變紫色,故稱紫水。百十漁舟,出海捕魚歸來,夜泊堤邊,漁舟晚唱,響窮紫水之濱。又傳說,沙堤河水底有一塊巨石酷似鯉魚,是鯉王。大群鯉魚從老遠趕來朝拜鯉王,河裡多鯉魚,每日都有數十漁舟在紫水橋下捕魚。

過去江門屬新會管轄,每當黃昏,江門河的彩船畫舫,雲集長堤岸邊。濃裝女子,輕叩闌橈,鶯聲喚渡,有詩記曰:「江門風景好,好景在長堤。蛋女爭招客,嬌聲起日西。」

新會茶坑村後的鳳山上有一座七層高的古塔,稱熊(「能」字下是三點,讀「尼」)子塔,又叫凌雲塔。每當日落,登熊子塔望銀洲湖上漁舟,但見歸帆點點,大有駕一葉扁舟,凌萬頃茫茫之慨。

崖門海口狹窄,下有 「門限石」長一里余。每逢春天,風浪極大,一排排白浪湧向崖門,被「門限石」激起浪花數丈高,聲如巨雷,大有錢塘觀潮之感,人稱「崖海三春浪,錢塘八月潮」。

圭峰山綠護屏有一條寬闊的溪澗,與圭峰、雲峰的泉水匯合於狹谷,從一個缺口一瀉而下,形成飛瀑百尺,注入龍潭,水花四濺,響聲隆隆,十分壯觀。有詩讚曰:「飛泉掛碧峰,欲起潭中龍;南方無重雪,疑是白雲封。」

新八景

如今新會舊八景已經情景大變,有的已無從尋覓。1988年4月19日,新會縣人民政府重新命名了「新會八景」,亦即「新八景」。

「新八景」是:圭峰疊翠、小鳥天堂、叱石松濤、公坑雀花、象山秋月、葵湖春曉、銀洲塔影、崖門覽勝

圭峰疊翠

圭峰山面積5萬畝,主峰海拔545米,一峰崛起,形似圭壁,氣勢雄偉,群峰疊翠似屏障,蜿蜓起伏美如畫。山上名勝古蹟眾多,亭台廟宇,晨鐘暮鼓,梵聲不輟,是廣東十大名山之一。如今圭峰山已建設成為國家4A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著名景點有嶺南四大名剎之一的玉台寺和玉湖景區、周恩來紀念館、葵博園、圭峰運動公園、龍潭景區等。

小鳥天堂

會城鎮天馬河中有一小島,名「雀墩」。島上一棵380年的古榕樹獨木成林,盤龍曲折,濃蔭覆蓋十五畝,萬鳥棲息其上,成了著名的小鳥天堂。每天清晨和黃昏,成千上萬的白鷺和灰鷺一歸一出,綠島上空,萬千飛鳥「嘎嘎」而鳴,蔚為奇觀。上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到新會游此奇景,寫下優美散文《鳥的天堂》,並於解放後編入全國小學語文教材,自此「小鳥天堂」名揚全國。近年有關部門投入巨資對小鳥天堂景區進行大規模擴建,總面積由原來18萬平方米擴至40萬平方米,景區分為鳥類棲息及觀鳥區、人文生態景觀區,設有水上觀鳥長廊和榕蔭觀鳥廊,還增設了水上婚禮、家鄉鹹水歌表演等獨具葵鄉特色的節目。

叱石松濤

圭峰山北背面,有一條支脈自綠護屏向東北延伸,山腰有一山坑叫羊石坑。明末大司馬黃公輔據「叱石成羊」的神話傳說,把「羊石坑」改名為「叱石」。這裡萬鬆勁秀,濤聲陣陣;谷幽泉清,流水潺潺;奇石嶙峋,亭台廟宇,一派綠水青山好景象。

公坑雀花

新會棠下鎮(現已劃歸江門蓬江區)有個勝地,名「公坑」。這裡山坡上有一條條手臂粗的長藤,每年清明前後,便長出一串串乳白色的花朵掛滿枝頭。這些花朵酷似禾雀,每一朵都有頭、眼、嘴、翼、尾,盛開的似振翅欲飛,含苞的如雛鳥待哺,栩栩如生,十分有趣。禾雀花是江門五邑奇葩,吸引了不少遊客。

象山秋月

會城人中秋之夜登象山,望秋月已成習俗。近年,有關部門又在象山新修和擴寬了登山路,增種風景樹,新建登山亭和觀月台,築山頂廣場,為市民每天晨運和中秋望月添置了許多設施。

崖門覽勝

崖門是南宋滅亡所在地,曾發生歷史上最為悲壯的「崖門海戰」,名勝古蹟頗多。「崖門覽勝」包括「崖門春浪」和崖門古戰場、國母殿、崖門奇石、崖門炮台、崖門大橋等。其中2001年10月合龍的崖門大橋,是跨越崖門水道的特大型雙塔單索麵斜拉橋,跨度之大為國內同類型橋樑之最,亞洲第一,世界第二。[1]

葵湖春曉

1959年,會城市民通過義務勞動,在會城西邊挖出一個人工湖,名「葵湖」,面積150畝。湖中有葵林小島,四周建有亭台曲徑,湖邊葵樹茂密。每當東方初曉,曙光照在婆娑的葵羽上,翠葵倒映在平靜的湖水中,顯出獨特的葵鄉風光。詩人蘆獲有「一湖綠水憐當日,萬樹青葵入眼明」的詩句贊葵湖。葵湖經過大規模改造擴建後,更加美麗了。公園入口處建有寬闊的廣場,一座與廣場相接的親水平台直伸到湖心。三個湖心島拱橋連接,五曲小橋、六角涼亭、拱跨涼亭點綴其間。湖心葵島的葵樹,密集、粗壯;寬大的樹葉向四方伸展着,茂密蔥蘢。葵林如綠洲,葵濤如樂奏。今日的葵湖公園展現了千年葵鄉風情。

銀洲塔影

銀洲湖畔的茶坑村有座鳳山,山上有一古塔,叫凌雲塔,又叫熊(「能」字下是三點,讀「尼」)子塔。從銀洲湖遠望凌雲塔,但見樹木蔥蘢的鳳山,高聳着龍子塔,似鳳展翅迎人,似龍昂首相招,令人振奮。登塔遠眺,銀洲湖上,帆船點點;山下湖邊,大橋如虹,大、小梅山鬱鬱蔥蔥。每當朝暉晚霞,銀洲湖風平浪靜之時,凌雲塔倒影其中,猶如一幅美妙的江南水鄉畫。

參考資料

  1. 新會八景.古井僑報[引用日期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