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是著名的加拿大幽默作家,也是加拿大第一位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在美國,他被認為是繼馬克·吐溫之後最受人歡迎的幽默作家。他於1869年在英格蘭漢普郡的斯旺穆爾出生;1876年隨父母遷居加拿大。1891年他在多倫多大學畢業後當了8年中學教員;1899年進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與政治學;1903年獲得政治經濟學的哲學博士學位,開始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任教,先後擔任政治學講師、政治與歷史副教授、政治經濟學教授及政治與經濟系系主任等職;1936年從教學崗位上退下來,擔任該校的名譽教授;1944年在多倫多去世。[1]

主要作品

《史比利金斯的愛情故事》、《我的金融生涯》

、《新型食品》、《指出他的毛病來》、《魔術師的報復》、《根特城的「鑽子」基多》、《迷案催人狂》、《太陽神騎士團游湖記》、《大眾讀者》、《巴特先生的錯覺》、《怎樣成為百萬富翁》、《病理學新論》、《A、B和C》、《回到叢林去》、《瑪麗波莎銀行奇案》、《一個布衣英雄》、《照相師的擺弄》、《怎樣才能活到200歲》、《五十六號》、《白手起家的人》、《候選人史密斯先生》、《沒入海草》、《一個超級靈魂的傷心事》、《素不相識的朋友》、《瓊斯先生的悲慘命運》、《借火柴》、《穿石棉衣的人》、《家庭女教師傑楚德》、《「Q」》、《贊娜·佩帕萊和彼得·帕普金命中注定的姻緣》等。[2]

創作特點

一、用漫畫化的形象和行為描寫刻畫人物,營造喜劇氣氛。比如說,《迷案催人狂》里英國首相和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爬蟲似的形象,也令人拍案叫絕。這樣的例子很多,恕不贅述。

二、通過妙趣橫生的對話創造喜劇效果。在《大演員的高見》里,大演員對別人說他將在莎士比亞戲劇里出現很不滿意,他反駁說:「說得更恰當點,應該是莎士比亞即將在我的藝術里出現。」(這讓人想到一句至理名言:站在巨人肩上的侏儒,很容易以為自己比巨人更高大。)諸如此類的對話既富於妙趣,又發人深省。李柯克總是努力想引發出深刻的笑來。

三、以天真爛漫的筆調營造喜劇氛圍。在李柯克的作品裡,故事的敘述者(其實也可以說是李柯克本人)往往不時表現出某種孩子似的天真爛漫,讀者從字裡行間可感受到童趣與幽默的快慰。比如說在《家庭女教師傑楚德》里,敘述者是這樣描述大家對傑楚德的喜愛的:

四、里柯克作品裡的主人公也常常表現出這種天真爛漫。比如說在《一個超級靈魂的傷心事》里,奧托某一天向女主人公「我」索要了鑽石腰帶扣作信物,第二天他又索要了一個金盧布,第三天他又問「我」是否還有另一個金盧布。讀者一眼便可看出奧托是一個貪婪之徒,可是「我」卻始終天真爛漫地執迷不悟。[3]

創作思想

在李柯克心目中,幽默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他說:「以世界上最優秀、

最偉大的幽默作品而言,幽默也許是我們人類文明的最高成就。」為了更好地理解李柯克的幽默作品,我們有必要對里柯克的幽默觀有所了解。在《我的幽默觀》里,里柯克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奇怪而有趣的現象:「假如有必要的話,任何人都願承認自己視力不好,或不會游泳,或槍法很臭。但假如你說他缺乏幽默感,那他便會暴跳如雷。」這一現象無疑向我們表明,幽默和幽默感對一個人來說是何等地重要。一個人是否有幽默感,至少是判定他是否有悟性、智慧和寬廣胸懷的一個重要標誌。 在李柯克看來,好的幽默在本質上必須符合這樣兩個條件:一是它必須不傷害人而且不含惡意。二是它也不應(哪怕是偶爾為之)展現任何悲哀、痛苦和死亡的真實景象。

基於這兩點認識,里柯克既不欣賞惡作劇和幸災樂禍式的所謂幽默,也不欣賞為死亡的陰影所籠罩的絕望的幽默。他認為這兩種所謂幽默是魔鬼式的,充其量只能激發野蠻人的那種原始快感,而不足以促進人類精神與文明的提升。里柯克的幽默作品充滿了善意和對人類的同情,這恐怕要歸因於他對幽默的必要條件的第一點認識。而從第二點認識我們可以想見,假如他活得更長一點的話,他大概不會欣賞後來出現的「絞刑架下的笑」——黑色幽默。里柯克在其有生之年目睹過一戰和二戰的悲慘現實,但他1918年至1944年之間的作品對戰爭及其災難好像涉及不太多,這恐怕也要歸因於第二點認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許是里柯克的創作的一種不足與遺憾。

文學成就

里柯克在其眾多作品裡通過幽默與諷刺藝術地表現了人生的種種尷尬、痛苦與悲哀,懷着悲天憫人之情嘲諷了人類的眾多人性弱點,如自私、自負、貪婪、虛偽等,在針砭人類社會的不平等、不公正等弊端的同時,也向人類的同情心、仁愛精神和獻身精神等發出了笑的請柬。他那以高超的藝術技巧和深厚的生活素養鍛造的幽默,熔喜劇精神與悲劇意識於一爐,既能引人歡笑,又能發人深省。他在幽默藝術上的輝煌成就以及他個人的人格魅力,為他贏得了全世界無數讀者的衷心愛戴。如今人們談論加拿大文學,首先提到或談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李柯克了。難怪今天的加拿大人常常自豪地說:英國有狄更斯,美國有馬克·吐溫,加拿大有里柯克。[4]

個人影響

里柯克1944年3月28日因喉癌不治而逝。為了紀念這位幽默大師,加拿大里柯克研究會於1946年便設立了李柯克幽默獎,每年授予加拿大最優秀的幽默作品的作者。里柯克當年居住過並用以作瑪麗波莎鎮的藍本的小鎮奧瑞利亞,如今已改名為「艷陽鎮」。當年那些被裡柯克用作《小鎮艷陽錄》的人物原型並一度因自感被嘲弄和醜化而不滿的鎮民,怎麼也想不到他們恰恰是因里柯克的《小鎮艷陽錄》而在文學史料中留下了名字,從而「搭便車」獲得了某種意義的不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