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佳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五十多年前,瑪格麗特·米切爾以瑞特·巴特勒離斯佳麗而去結束了《飄》的故事,但以斯佳麗的一段內心獨白為兩人日後的感情糾葛埋下了一個伏筆:「……明天我要想出個辦法來重新得到他,不管怎麼說,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時隔半世紀後,亞歷山德拉·里普利從幾百人中被選中,續寫《飄》,她數易其稿,終於寫出了「明天」的故事:《飄》續集《斯佳麗》。本書於1991年9月25日 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以不同的文字同時出版。作者在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斯佳麗對巴特勒、對故鄉愛爾蘭、對愛爾蘭的親人們既愛且恨的複雜心理,其中不乏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描寫。作者里普利不無得意地說,《斯佳麗》不失為一本好書。但是對比起瑪格利特·米切爾的原著還是遜色了很多。電影在燈光上不夠亮,與原著電影的燈光相差太大。布景上也不夠好,演員包括演技都沒有原著電影的華美,可以說這部電影如果讓原來的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來拍攝的話,效果會更好。亞歷山德拉·里普利(1934-2004),美國著名的南方作家,《斯佳麗》為其主要作品。 六十多年前,瑪格麗特·米切爾以瑞特·巴特勒離斯佳麗而去結束了《亂世佳人》的故事。 時隔大半個世紀之後,美國南方女作家亞歷山德拉·里普利從幾百人中被選中,續寫《亂世佳人》。她數易其稿,終於寫出了「明天」的故事:《亂世佳人》續集《斯佳麗》。作者在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斯佳麗與巴特勒、阿希禮及另外幾個男人之間的感情糾葛,揭示了她對巴特勒、對故鄉愛爾蘭、對愛爾蘭的親人們既愛且恨的複雜心理,其中不乏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描寫。

本書於1991年9月25日 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以不同的文字同時出版。作者在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斯佳麗對巴特勒、對故鄉愛爾蘭、對愛爾蘭的親人們既愛且恨的複雜心理,其中不乏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描寫。作者里普利不無得意地說,《斯佳麗》不失為一本好書。

作者簡介

亞歷山德拉·里普利(1934.11.82004.1.10),美國小說家,其代表作為<亂世佳人>的續集《斯佳麗》(1991)。她的處女作為《誰上了總統的床》(1972),她的第一部歷史小說《查爾斯頓》(1981)是一部暢銷書,她還著有《離開查爾斯頓》(1984)、《回歸》(1985)、《新奧爾良的遺產》(1987)。 五十多年前,瑪格麗特米切爾以瑞特巴特勒離斯佳麗而去結束了《飄》的故事,但以斯佳麗的一段內心獨白為兩人日後的感情糾葛埋下了一個伏筆:明天 我要想出個辦法來重新得到他,不管怎麼說,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時隔半世紀後,亞歷山德拉里普利從幾百人中被選中,續寫《飄》,她數易其稿,終於寫出了明天的故事:《飄》續集《斯佳麗》。《斯佳麗》雖然收到了一些尖刻的評論,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被評為阿什利市和瓦薩學院的精英,她在弗吉尼亞的Richmond逝世。

內容預覽

快了!等這一切結束,我就可以回塔拉莊園了。在玫蘭妮·韋爾克斯的葬禮上,斯佳麗·奧哈拉·漢密頓·肯尼迪·巴特勒獨自佇立在離其他送喪人幾步遠的地方。天空正飄着細雨,身着黑色喪服的男女撐着一把把黑傘,傘下的人相互偎依,女人都在抽泣,分擔彼此的憂傷。斯佳麗一個人撐着傘,沒有人與她分擔憂傷。雨絲夾帶冷風,匯聚成一股刺人寒流吹進傘底直灌背脊,但她渾然不覺。失落的重創已然麻痹了她的神經,奪走了她的知覺。等承受得住苦痛的時候再哀傷吧!把所有的痛苦、感情與思緒暫擱一旁吧!現在只有一再安慰自己:創傷是會痊癒的,自己要堅強地熬過去。快了!等這一切結束,我就可以回塔拉莊園了。「……塵歸塵,土歸土……」牧師的聲音打破她麻木僵凍的堅硬軀殼,深植心坎。不!斯佳麗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