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斷續 漢語詞語,拼音是duàn xù,意思是時而中斷,時而繼續。[1]

鄭輝賢國學藝術

目錄

出處

1、南朝齊王融《巫山高》詩:「煙霞乍舒捲,猿鳥時斷續。」

2、唐劉知幾《史通·二體》:「若乃同為一事,分在數篇,斷續相離,前後屢出。於《高紀》則雲語在《項傳》,於《項傳》則雲事具《高紀》。」

3、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其紛然成形者,或如蓋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語,春樹萬家,參差遠邇,橋樑州渚,斷續聯絡,時分時合,乍隱乍現,真有畫工之所不能窮其巧者。」

4、《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那白氏歌這一曲,聲氣已是斷續,好生喫力!」

5、清·朱仕琇《〈溪音〉序》:春抌機杼,雞犬之鳴吠,遠近斷續,隨風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會於溪。

6、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沿路聽見斷續的歌聲:有從沿河的妓樓飄來的,有從河上船里度來的。」

7、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蟬》作者:小思(原名盧瑋鑾,香港作家),文章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話:杜鵑花還沒零落,就聽見斷續的蟬聲了。《初中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

解釋

時而中斷,時而繼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