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斬鬼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斬鬼傳》是一部文人創作的通俗小說。作者借用長期流傳在民間的鐘馗捉鬼故事作為因由,加以發揮鋪演,寫成了一部寓言性的諷刺文學作品,在明清小說中獨創一格,開闢了諷刺小說的新領域。作者劉璋,字於堂,號樵雲山人,山西太原人。大約生於康熙五年(1666),康熙三十五年(1696)舉人,雍正元年(1723)任直隸深澤縣知縣,在任四年。《斬鬼傳》很可能寫於他的青年時代,還在中舉做官之前。因此鄭振鐸說:「無疑的,作者是一位不得志的才士。」又名《捉鬼傳》、《平鬼傳》、《鍾馗傳》、《九才子》等(舊時書名多作《捉鬼傳》或《平鬼傳》)。長篇小說。四卷,十回。此書原署,作。鄭振鐸以為杭人夏履先,又或以為劉璋撰。璋字於堂,號樵雲山人,山西太原人。康熙三十五年舉人,曾官直隸深澤縣令。擅書法,諳世情,不得志。於康熙五年(1666)成書。書敘鍾馗捉鬼故事。唐德宗時,鍾馗參加考試,因其貌不揚落選。自殺後封為驅魔大神,到人間剿滅種種鬼魅。借鬼物描寫人世以揭露、諷刺黑暗現實。

創作背景

《斬鬼傳》取材於中國自唐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鬼怪故事,書借陰曹地府,曲盡世態人情,寄託着作者和人們抗拒邪惡勢力的理想。作者劉璋,中舉人後二十七年(康熙三十五年中舉,雍正元年任職)才當上直棣深澤縣令,在任期間他革除弊政,深受百姓愛戴。後因前任問題牽連而革職。作者為人正直,涉世很深,對清初敗壞的社會風氣及病態現象極為不滿。對於一些「既無犯罪之名」,又「無得罪之狀」,治罪不可,報應不能,連閣王都感到「最難處治」的啊事,劉璋卻思量藉助正義的力量來消除。作者本着「具有一副大慈悲心,行大慈悲事」(《斬鬼傳自序》)的指導思想,將各式各等社會醜惡現象一一抉出,描摹出其醜惡特徵,「發其隱情」,假託鍾馗,加以剪除,以引起人們警惕,並告戒醜類。 清初劉璋的《斬鬼傳》以民間傳說鍾馗斬鬼為題材,以揭露和批判社會不良風氣和人性弱點為主要內容。據王青平考證,《斬鬼傳》的成書不晚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時劉璋22歲。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就《斬鬼傳》中個體的鬼所蘊涵的寓意而言,實則為陽間即現實社會某些人的惡習。這些鬼的惡習,除了少數與人的性格有關,諸如,溫斯鬼的拖沓、冒失鬼的莽撞等。大多數的惡習,則是某種惡德的化身,作者點明作品中諸多鬼類的惡習,是敗壞社會風俗的惡德:「且夫王者之天下也,在維其風俗。即如搗大鬼風倡,而人無誠實;誆騙之風倡,而人多作偽;仔細、齷齪之風倡,骨肉寡恩。夫人而至於無實,至於詐偽,至於寡恩,尚得以為善乎?即如風流、糟腐、好酒、貪色未可以為不善也,似也。然風流也,而玷污名教;糟腐也,而泥滯鮮通;好酒貪色也,而敗壞威儀,淫亂風俗。」《斬鬼傳》第一回閻君亦謂:「此等鬼最難處治,欲行之以法制,彼無犯罪之名;欲彰之以報應,又無得罪之狀也。曾差鬼卒稽查,大都是習染成性之罪孽。」可見這些所謂「習染成性之罪孽」,不屬於法制所管轄,而是為道德所規範的惡德。作品中閻君還對鍾馗說:「凡人鬼之分,只在方寸。方寸正時,鬼可為神。方寸不正時,人即為鬼。」這裡的所謂「方寸」,實際上可以理解為道德標準,如違背道德標準則為「惡鬼」及其所蘊涵的惡德。比如,書中寫搗大鬼專門說謊,誆騙別人的財物,他的一身行頭,頭上戴得紫金冠,身上穿得白花袍,坐下騎得瘦腰馬,也都是行騙得到的。其他如誆騙鬼、摳掐鬼、丟謊鬼、急瀆鬼、搶渣鬼、寒磣鬼、齷齪鬼、仔細鬼、討吃鬼、耍碗鬼、溫屍鬼、纏綿鬼、風流鬼、色中餓鬼、誕臉鬼、偷屍鬼,等等,都蘊涵對惡鬼惡德的諷喻意味。 而從作品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世間鬼魅之多,無處不在。這表明作者的現實諷喻不僅是某個鬼類的惡德,即個人的品德,而且具有對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的普遍社會現象的諷喻意味。作品開篇有詩云:「世事澆漓奈若何,千般巧計出心窩;止知陰府皆魂魄,不想人間妖魅多!」鍾馗也曾對世間鬼魅之多表示驚訝:「不料世間有這些鬼魅」書中還特意借閻君之口向鍾馗點明,陰曹地府中「並無一個遊魂,敢與作祟,尊神要斬妖邪,倒是陽間最多,何不去斬?並指出這些惡鬼也即惡德在陽世間舉世皆存:「大抵繁華的所在,搗大搶渣等鬼多些,其餘散處四方,總無定蹤。」從書中對眾多鬼類惡德的描寫,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如誆騙鬼、摳掐鬼、丟謊鬼、急瀆鬼,也有搗大鬼一樣坑蒙拐騙的道德敗壞行為。再如,搶渣鬼、寒磣鬼的同流合污;齷齪鬼、仔細鬼的貪財吝嗇;討吃鬼、耍碗鬼的奢侈墮落;溫屍鬼的懶散拖沓;纏綿鬼、風流鬼、色中餓鬼的好色放蕩;誕臉鬼的寡廉鮮恥;偷屍鬼的雞零狗盜,不一而足。可見,作者認為道德淪喪不僅是個體的品德問題,更是整個社會風氣的敗壞。 [7]

藝術特色

《斬鬼傳》主要通過正面描寫群鬼的外貌、言行舉止,側面交代群鬼的生平經歷來塑造人物。小說第二回中,搗大鬼一出場就是一副洋洋自得、裝腔作勢的模樣,作者用一短篇韻文介紹了搗大鬼後仍故意不交代明白,只是說:「原來此鬼一生好搗,今日來原欲搗這些和尚,騙些錢使。」這是正面刻畫,即實寫。後來通風老人向咸淵解釋了搗大鬼的身世,則屬於側面描寫,即虛寫。之後搗大鬼等三鬼與鍾馗等人交戰,將鍾馗等人折騰得「牙癢的牙癢,筋疼的筋疼,噁心的噁心」,這屬於嚴格意義上的正面刻畫。知客對溫屍鬼的粗略介紹是虛寫,眾人眼中溫屍鬼的疲憊慵懶模樣和他自已慢條斯理的自述則屬實寫。至於無恥山寡廉洞的五鬼,通風老人的介紹是側面描寫,五鬼與鍾馗交戰所表現的各自的性格則是正面實寫。還有文筆粗鄙可笑的不通鬼、急賴鬼向仔細鬼等的詳細交代是虛寫,之後其-竅不通卻自以為是的表現則為實寫。其他如倒塌鬼、低達鬼、風流鬼、遭瘟鬼、黑眼鬼、發賤鬼等的出場描寫和性格刻畫也屬於這種情況。 《斬鬼傳》塑造形象的一個明顯特色,是用勾勒速寫的手法,寥寥幾筆就將一個頗具特色的鬼魅形象;刻劃得活靈活現。如搗大鬼,吹噓起來沒邊沒際,竟說自己與彌勒佛同門學道,「後來他作了西方尊者,俺占了南瞻部洲。上管天,下管地,其尊無二,掌天立地大將軍。所以三官大帝,見俺尚稱晚生;十殿閻君,見了俺自稱卑職」。再看其外形描繪:「兩道揚眉,幾生頭頂心邊;一雙瞪眼,竟在眉棱骨上。談笑時面上有天,交接處眼底無物。」「腳不踏地,從半空,中去了」。筆墨如此經濟,卻將人世間那些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吹牛大王的嘴臉,活脫脫地給以曝光,尤其是外形描述更是字字傳神,入木三分,令人叫絕。又如仔細鬼臨終時「吩咐兒子道:「為爺的苦扒苦掙,扒掙的這些家財,也夠你過了。只是我死之後,要及時把我的這一身好肉賣了,天氣炎熱,若放壞了,怕人不肯出錢。」剛斷氣又活了過來,對兒子說:「怕人家使大秤,要你仔細,不要吃了虧,就是牽計這個大事。」寥寥數語把仔細鬼的「稟性慳吝,情甘淡泊」的形象勾勒得無以復加。 《斬鬼傳》的另一個藝術特色,是詼諧的筆調與誇張手法揉為一體,使作品的諷刺意味更濃。前文所錄兩例,既是簡煉的勾勒,又是詼諧和誇張的巧妙聯用。誇張的詼諧使故事更顯得幽默,詼諧的誇張使人更感到真實。

後世影響

由於鍾馗信仰在民間的廣泛流傳,《斬鬼傳》不僅對後世小說尤其是諷刺小說的創作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而且對民間文學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第一,《斬鬼傳》的鐘馗打鬼題材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平鬼傳》和近代張恨水的《新斬鬼傳》,間接啟發了以鬼域反映現實生活的《何典》,並對晚清《夢平鬼奴記》《精神降鬼傳》等通俗小說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啟發和影響。清水雲道人的《平鬼傳》同樣寫鍾馗奉命斬鬼一事,他率領神茶、鬱壘二將與萬人縣無二鬼領導的群鬼聯盟作戰,經過幾番較量終於取得勝利。晚清張南莊的《何典》則敘述了活鬼之子活死人如何經歷困苦磨難,在機緣巧合下遇到仙人指點,最後鎮壓叛亂,得以加官晉爵並和自己的心上人臭花娘結成美滿姻緣的故事。《何典》這種「談鬼物正像人間,用新典一如舊典」的故事敘述模式明顯來源於《斬鬼傳》。

內容預覽

  世事澆漓奈若何,千般變態出心窩。止知陰府皆魂魄,不想人間鬼魅多。閒題筆,漫蹉跎,焉能個個不生魔?若能改盡妖邪狀,常把青鋒石上磨。  這首詞單道人之初生,同秉三才,共賦五行,何嘗有甚分別處?及至受生之後,習於流俗囿於氣質,遂至所稟各異。好逞才的,流於輕薄,好老實的。流於迂腐,更有那慳吝的,半文不舍,搗大的,滿口胡謅。奇形怪狀,鬼氣妖氛種種各別,人既有些鬼形,遂人人都起些鬼號。把一個光天化日,竟半似陰曹地府。你道可嘆不可嘆?在下如今想了個銷魔的方法,與列位燥一燥,醒一醒眼。  話說唐朝終南山有一秀才,姓鍾名馗,字正南。生的豹頭環眼,鐵面虬須,甚是醜惡怕人。誰知他外貌雖是不足,內才卻甚有餘,筆動時,篇篇錦繡,墨走處字字珠璣。且是生來正直,不懼邪祟。其時正是唐德宗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