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宮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宮鎮是仁壽縣境內北部的區域中心鎮。全鎮面積133.88平方公里,場鎮建成區面積1.95平方公里,場鎮常住人口1.74萬人,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轄27個村3個社區,240個經濟社,總人口8.5萬人,場鎮人口2萬人,耕地面積77425.38畝。先後榮膺「中國枇杷之鄉」、「中國枇杷第一鎮」、「西南蜜桃之鄉」、「羊肉美食之鄉」、「農業生態觀光旅遊之鄉」、「新農村建設大示範片」、「仁壽縣第一水果大鎮」等桂冠。在文宮,春天賞桃花、夏天吃枇杷、秋天品蜜柚、冬天喝羊湯、四季玩農家樂。

開放的文宮、生態的文宮、和諧的文宮,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八方賓朋。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文宮鎮地處龍泉山脈二峨山南麓,始建於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8年),原名文宮場,是仁壽縣境內北部的中心城鎮。先後榮膺「中國枇杷之鄉」、「中國枇杷第一鎮」、「西南蜜桃之鄉」、「羊肉美食之鄉」、「農業生態觀光旅遊之鄉」、「新農村建設大示範片」、「名人之鄉」「仁壽縣第一水果大鎮」等桂冠。鄉鎮企業有建材、麵粉、食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子。養殖豬、山羊。

2019年6月27日上午仁壽縣文宮鎮,投資120億的枇杷小鎮動工。

2019年12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眉山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13號):撤銷元通鎮、板燕鄉、古佛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文宮鎮管轄,文宮鎮人民政府駐紅專街42號。[1]

地理環境

始建於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8年),始名文宮場。仁壽文宮鎮地處龍泉山脈二峨山南麓,是仁壽縣境內北部的中心城鎮,「中國枇杷之鄉」,「蜜桃之鄉」,「羊肉美食之鄉」,「農業觀光旅遊之鄉」,「名人之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20公里。國道213公路從鎮中穿過,成瀘高速貫穿南北。文宮春天桃花鮮艷,夏天枇杷金黃,秋天蜜柚、大棗香甜,冬天羊肉湯驅寒,一年四季可以住農家樂。

文宮鎮是「中國枇杷之鄉」, 「文宮枇杷」獲全國第四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獲「中國枇杷第一鎮」,枇杷面積3.7萬多畝,主要品種為大五星,5月上中旬成熟,色澤金黃,甜多酸少,具有生津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由於此地土壤、氣候適合枇杷生長,在西博會上,「文宮枇杷」榮獲水果產品銀獎;2006年,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產業優勢突出。文宮鎮建有全國最大的枇杷生態園,枇杷文化內容豐富。文宮鎮注重品種、品質、品牌大力發展枇杷、桃子、蜜柚等,積極打造全省農業鄉村旅遊示範鎮,已發展農家樂30多家,具有吃、住、玩、游,農事體驗等功能,2010年4月被評為全省鄉村旅遊示範鎮。文宮水果種植面積4.83萬畝,其中枇杷3.8萬畝,桃子1萬畝。水果年產量5萬噸,產值達2.4億元,人均純收入9275元。[2]

交通區位優勢

交通區位明顯。文宮北距成都28公里,南到仁壽縣城18公里,東到簡陽20公里,交通縱橫,村村通水泥路,國道213線由北至南穿境而過,成赤高速公路縱貫文宮,成都平原經濟區第三繞城高速公路橫跨文宮全境。環天府新區快速通道縱貫東西。交通便利。

發展後勁十足。文宮鎮1986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四川省綜合改革試點鎮,2004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二批省級重點鎮。2018年被列為省級特色小城鎮。文宮鎮明確發展定位,把握水果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打造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好全縣示範小城鎮,提升鄉村旅遊檔次和品位,把文宮建設成為成都的後花園,成都市民休閒度假小鎮。成都水果配送中心,最佳宜居場鎮,觀光休閒的好地方,積極打造幸福鎮。按照強力仁壽全域天府新區戰略的要求,加快打造北部經濟增長極功能配套區,努力建成仁壽北部特色區域中心鎮。

西南蜜桃之鄉

文宮鎮是「西南蜜桃之鄉」,有桃樹面積1.1萬畝,主要集中在龍泉山脈,每到3月,桃花迎風而開,漫山遍野,燦若紅雲,令人觀止。文宮蜜桃甜脆可口,每年的桃花節,遊人如織,來同游桃花園,共享桃花情,每到6月,來採摘脆桃子,享受豐收的喜悅。

羊肉美食之鄉

文宮鎮是「羊肉美食之鄉」。山羊養殖大鎮,年出欄波爾山羊2.1萬隻,文宮羊肉全席,羊肉湯,用傳統方法烹飪,肉質鮮嫩,有滋陰壯陽之功效,被稱為「天下一絕」,「文宮羊肉湯」,「紅燒羊蹄」獲川菜名菜,有三家羊肉名店,每年的「冬至」前後,有數十萬人從全國各地來這裡一飽口福。

農業生態觀光旅遊之鄉

文宮鎮是「農業生態觀光旅遊之鄉」,已發展餐館80多家,其中農家樂10多家,具有吃、住、玩、游,農事體驗等功能。建有全國最大的枇杷生態園,枇杷文化內容豐富,正在打造全省農業鄉村旅遊示範鎮。這裡有起伏的群山,常青的枇杷樹,空氣清新,民風淳樸,是一個娛樂休閒的好地方,在這裡春天是世外桃源,夏天是避暑果園,秋天是豐收樂園,冬天是喝羊肉湯的開心園。

名人之鄉

文宮鎮是「名人之鄉」,誕生了「東方梵高」、「長安畫派「創始人石魯,愛國名將潘文華、董長安,金融和實業名人潘昌猷,文化名人馮建吳,他們的故居已修復一新。


歷史文化悠久。文宮鎮始建於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8年),因古有文宮庵而得名。1950年建立文公鄉人民政府。1992年7月,松樹、文宮、五馬3鄉併入建文宮鎮。2005年,全縣撤區,文宮鎮由縣直管。先後誕生了「東方梵高」、長安畫派創始人石魯,愛國名將潘文化、董長安,金融和實業名人潘昌猷,文化名人馮建吳。[3]

行政區劃

全鎮幅員面積168平方千米,1951年建文宮鄉,1952年改鎮,1955年復置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松樹、文宮、五馬3鄉併入建鎮。2019年元通鎮、板燕鄉、古佛鄉併入。

轄長虹、紅專、農興、高橋、岔河、安順、五建、花碑、桂灣、太清、飛躍11個村委會和石家,文華2個社區居委會,100個經濟社,總人口24052人(2017),耕地面積20685畝,主要農副產品有枇杷,桃子,柚子,大棗、山羊,生豬,小麥,油菜,蔬菜等。

交通縱橫,村村通水泥路,213國道橫穿南北,成赤高速貫文宮9公里,實現了移動電話網無縫覆蓋,數字電視連接千家萬戶。城鎮商樓林立、民居櫛比、商家雲集、市場繁榮,餐飲、娛樂、文化等基礎設施齊備,教育、衛生處於仁壽領先地位,場鎮建設如火如荼,初具規模,場鎮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到位。1986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四川省綜合改革試點鎮,2004年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二批省級重點鎮,是一個宜居的好地方。

2019年12月,眉山仁壽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元通鎮、板燕鄉、古佛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文宮鎮管轄,文宮鎮人民政府駐紅專街42號。[4]

自然特徵

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單元處於川西台陷龍泉褶皺車與川中台拱、威遠穹隆的接合部位。

地貌: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龍泉山脈自境東北角走向西南斜貫,榮威山脈矗立南端,最低海拔350米,最高海拔988米。

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交通:國道213線由北至南穿境而過,北距成都28公里,南到仁壽18公里,東到簡陽20公里。

基礎設施

文宮鎮各村已實現公路、電話、數字電視三通工程。全鎮農村已開通12105戶程控電話,場鎮和農戶村民逐步安裝了數字電視。鎮區共有街道15條。客運站1個、農貿市場2個、自來水站1個、加油站3個。場鎮設施完善,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教育設施:普通高中校1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基點校2所、中心幼兒園1所;

衛生醫療設施:文宮鎮中心衛生院,文宮鎮計劃生育服務站,23個村醫療服務站,可以做到一般疾病不出鎮就能進行醫治;

社會福利設施:文宮鎮敬老院;

文化娛樂設施:文宮鎮文化站,文宮鎮西米網吧;

服務設施:80餘家餐館(農家樂12家),超市50餘家,電信、聯通、移動網點齊全;

休閒娛樂設施:街心廣場。

教育事業

在「團結向上,敢為人先」的學校精神鼓勵下,遵循「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提出了「讓師生喜歡,助學生成才」的主體教育思想,構建了「科研興校,重視基礎,發展特長,培養創新」的辦學模式,打好學生素質基礎,發展學生個性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落實"用綱領凝聚 人,用制度規範人,用機制激勵人,用感情溫暖人」的「以人為本」的治校方針,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學科配套,名師帶頭,教學業務精良和道德品質高尚的相對穩定的科研型教師隊伍。 文宮鎮中採取八大措施加強「留守學生」工作。

認真摸底,健全留守學生信息檔案並印發班主任、生活教師和自習輔導教師。

積極創造條件,修建學生公寓,開展寄宿制工作,聘請生活教師全程跟蹤學生的生活、學習,全面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和身體健康,生病時幫助就醫問藥,受挫時及時寬慰開導。

關心留守學生的學習,聘請自習輔導教師認真組織早、晚自習,及時答疑。

建立「留守學生之家」,每學月為當月過生日的學生開一次慶祝會,並通過學校校園廣播播送祝福歌曲。

鼓勵教師將一些特殊學生(父母離異、體弱多病、心理障礙、殘疾等)領回家過周末,感受家庭溫暖。

開通親情熱線電話,要求學生一月一次與家長交流談心。

認真搞好貧困住校學生的生活補助工作和為貧困「留守學生」募捐活動,保障家庭貧困「留守學生」在校期間能吃飽穿暖。同時注重「留守學生」的養成教育,嚴格控制了「留守學生」吃零食、進網吧的現象。

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維教育體系,積極與鎮團委、民政等部門配合,定期開展與「留守學生」的交心活動。[5]

農業經濟

以水果、養殖為主,全鎮有枇杷面積3.1萬畝,桃子0.8萬畝,其他水果0.2萬畝,年出欄波爾山羊3萬隻,出欄生豬2.1萬頭。有農家樂12家。

特色發展

文宮鎮位於仁壽縣城北部,北距成都28公里,南至仁壽18公里,東去簡陽市20公里。

國道213線縱貫我鎮7個村,長達9.2公里,是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及宣傳委員會命名的「中國枇杷之鄉」,是「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示範生產基地」。場鎮水、電、氣全通;數字電視、移動通信覆蓋全鎮。

文宮鎮黨委、政府貫徹縣委、政府發展目標,結合鎮情實際,提出了「以游促鎮」的發展思路,大力支持桃花節、枇杷節的開展。[6]

發展建設

仁壽縣文宮鎮結合實際,積極打造幸福鎮 ,明確發展定位,把握水果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打造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好全縣示範小城鎮,提升鄉旅遊檔次和品位,把文宮建設成為成都的後花園,天府新區生活休閒區。成都水果配送中心,最佳宜居場鎮,觀光休閒的好地方」。

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圍繞水果產業 ,加強水果管理,搞好現代枇杷科技示範園建設,提升枇杷,桃子的品質和產量,用好枇杷品牌,搞好農業產業化發展和水果營銷,水果一項人均增加農民收入300元以上。

樹下經濟

發展好樹下經濟,利用水果面積大,樹下沒有很好利用的潛力,發展好樹下養土雞,種菌,種中藥材,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200元以上。

旅遊資源

在成功創建省級新農村示範點的基礎上,挖掘旅遊資源,開放」潘文華故居「,恢復」太清觀「,修建石魯博物館,枇杷展覽館,鄉村酒店和民宿。利用群眾積累資金多的特點,擴大農家樂的規模,提升檔次,搞好文宮的對外宣傳,高水平的協助辦好三月「桃花節」,五月「枇杷節」,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200元以上。

新農村建設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利用好打造全省新農村示範片的有利時機,搞好國道213線6個村的新農居建設,搞好風貌建設,搞好以水路電沼氣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行有技術,會管理,善經營新型農民的培養,把文宮鎮真正建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保持文宮鎮是仁壽縣農業的一面旗幟,再為仁壽農業大縣增光添彩。

城鎮建設

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利用成赤高速公路在文宮建設500畝以上星級服務區,在文宮場子鎮有出口,二峨山隧道建設及國道213線,建設大型物流中心,利用文宮鎮是人傑地靈的好地方,是全縣兩個示範小城鎮建設的有利機遇,做好長遠規劃,投資1億元搞好10萬平方米的文華公寓,文和春天三期等小區建設,啟動文宮沿河休閒走廊建設,經營好場鎮,搞好場鎮綜合治理,讓場鎮更大,更靚,人氣更旺,居民,商人更滿意。

招商引資

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步伐:搞好土地流轉,做好以水果及造林為主的農業招商引資工作;搞好以水果加工為主的招商工作;搞好以鄉村旅遊為主的業主招商工作;搞好異地招商工作,為文宮鎮的長遠發展積累稅源。

部隊伍建設

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以特別講大局,特別講奉獻,特別講實幹,特別講廉潔的要求,解放思想,創新工作,建設「生態文宮,富裕文宮,和諧文宮,幸福文宮」。[7]

村情介紹

石家社區簡介

石家社區位於龍泉山脈中部,該村共有7個經濟社519戶2039人,黨員70名,預備黨員1名。耕地面積1424畝,水果面積3850畝,其中:桃樹2500畝,枇杷1050畝,其它水果300畝,是全縣有名的水果專業社區。2011年9月,石家社區被農業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018年居民人均收入達23979元。

石家社區是全國枇杷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四川省綠色食品基地,通過「三品」認證的基地規模占村主導產業的100%。石家社區充分挖掘枇杷、桃子的觀賞性和可品鑑特性,改造519戶農房風貌,黑化5公里村道,整治5公里溝渠,建成「桃花源」村門、「1+6」村(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和休閒廣場,每年舉辦「桃花文化旅遊節」,建設「桃花源」旅遊新村。

安順村簡介

安順村地處二峨山中段,文宮鎮西南方,與清水鎮接壤,距文宮鎮政府10公里,由原仰天村、安順村合併,現有5個經濟社,280戶,人口730人,有黨員35名,預備黨員1名。主要以種植桃子和枇杷為主,已有8位業主在該村規模種植桃子、枇杷和棗子共計1500餘畝,2018年人均收入15408元。

岔河村簡介

岔河村地處二峨山中段,位於文宮鎮西南方,距文宮鎮政府8公里,由原花林村和岔河村合併,現岔河村共有9個經濟社。全村總戶數878戶,人口3440人,黨員35名,預備黨員1名。主要以種植枇杷和桃子為主,2018年人均收入為16806元。

飛躍村簡介

飛躍村地處二峨山中段,位於文宮鎮北面,地廣人稀,人口2049人,面積約8平方公里。飛躍村是由原來的飛躍村、義和、羅灣村三個村合併而成的,現有5個經濟社。國道213線縱貫該村,飛躍村有悠久的歷史古蹟,有五郎廟,有5棵大約600年的古樹。全村以種植水果為主,是眉山最先開展新農村建設的村,也是中國枇杷之鄉的發源地,目前全村人均收入突破9898元。

高橋村簡介

高橋村地處龍泉山脈南麓,國道213縱貫全境,距仁壽縣城15公里,村道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對外聯繫緊密,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共有7個經濟社,分別有4個社處於213國道線,3個社處於文古線,總戶數為820戶,總人口為2792人。全村田土面積為2300畝,其中枇杷1500畝,桃子300畝,水產養殖100畝。全村水泥路13.11公里,社與社之間的水泥路基本貫通,交通便利。水利設施有型槽結構8.8公里,農戶房的改造達到了97%,人均純收入為8162元。高橋村環境優美,被列為省級環境優美鄉村。

桂灣村簡介

桂灣村地處文宮鎮東面,面積5平方公里,由原桂灣村、馬橋村、夏村部分社合併。規劃建設中國枇杷小鎮,人口3400人,現共有經濟社11個,主要以枇杷產業及水稻養殖為主,現人均純收入9903元。

紅專村簡介

紅專村位於文宮場鎮附近,由原紅專村和紅河村合併,現有7個經濟社,總人口2948人,總戶數972戶。全村種植枇杷1800畝,桃子1000畝和水產面積105畝。全村村公路硬化2公里,社道路硬化5.4公里,支渠整治12000米。目前全村人均純收入達9764元。

花碑村簡介

花碑村位於文宮鎮東面,成赤高速公路橫穿花碑村7個經濟社,其出口位於花碑村。全村總有10個經濟社,面積10.5平方公里,總戶數1176戶,總人口3523人。全村總面積3164畝,其中耕地面積2650畝,非耕地面積514畝,主要以枇杷產業為主,共種植枇杷2464畝,桃子200畝,柚子120畝。全村村社道路已硬化達16.6公里,整治山坪塘2口,已整治渠道2公里,農戶改造達到85%。201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9074元。

農興村簡介

農興村位於文宮鎮西面,全村有6個經濟社,全村總戶數738戶,人口2074人。全村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9.5畝,其中水田面積800畝,退耕還林面積300畝,201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446元。全村社道路村道路合計13公里,已硬化9公里,2011年已建7公里農興農渠於U型渠。

太清村簡介

太清村地處「中國枇杷之鄉」腹心地帶,轄4個經濟社352戶1525人,耕地面積720畝。近年來,該村因地制宜,在高台位旱地和二台土以上坡地堅持不懈地發展枇杷產業,種植水果1550畝,其中優質枇杷1350畝。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033元。

太清村是全縣有名的枇杷專業村,有枇杷種植大戶62戶、營銷大戶16戶,是國家枇杷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和國家科普示範基地,「文宮牌」枇杷獲中國地理標誌認證、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四川省著名商標」等稱號。文宮枇杷協會2004年已獲得全國百強協會稱號。

枇杷產業的成功發展,夯實了新農村建設基礎,全村實現社社通水泥路、戶戶通連戶路;新建樓房68戶、改造農房風貌150戶、「五改」627戶;建起了村民活動廣場、信息室、圖書閱覽室、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和旅遊接待中心,聘請知名作家為枇杷撰賦,建立枇杷文化展示廳,打造「中國仁壽萬畝枇杷生態園」,每年舉辦「枇杷採摘節」,是農業觀光休閒旅遊新農村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年均接待遊客20餘萬人次,年均旅遊收入1000多萬元,人均6500餘元。

文華社區簡介

文華社區始建於2002年10月,由原川主居委會、騎龍居委會和跳蹲居委會組成,屬轄面積3.5平方公里,其中有20條街巷,14個居民小組,3個黨小組,4個老年協會,32個單位,2個農貨市場,1個文化廣場。全社區有戶籍3560戶,街道營業戶608戶,戶籍人口11285人,常住人口12568人,人均收入6980元。全社區現有土地面積686畝,枇杷種植589畝。全社區交通便利,街道整潔,有村、社道12公里,渠道3公里,河道4.5公里。2012年社區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8982元。

五建村簡介

五建村由原五建村和春光村合併,現有9個經濟社,總戶數915戶,總人口為3079人,現有常住人口約1500人,外出務工人口為1579人。主要以種植業為主,枇杷面積達2400餘畝,2012年實現人均收入9311元。

長虹村簡介

長虹村共有6個經濟社,總人口1538人,面積有55平方公里。全村以種植水果和養魚為主,2012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8875元,90%以上的農戶已修建樓房。現已硬化道路2.5公里,修建蓄水池有360個。[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