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人相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文人相輕

文人相輕,漢語成語,【拼音】:wén rén xiāng qīng,輕:輕視。指文人之間互相看不起。[1]

出處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後漢茂陵人,字武仲,博學能文)之於班固(後漢安陵人,字孟堅,九歲能屬文,及長,博貫載籍,續其父班彪所著《漢書》),伯仲之間(即指在兄弟序次之間,不相上下)耳。而固小之(輕視傅毅),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示例】:

清·錢泳《履園叢話•書學·總論》:雖文人相輕,自古而然,而謂三公必傳,可與松雪、恩翁爭席者,則吾未敢信也。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文人相輕》:「老是說着同樣的一句話是要厭的。在所謂文壇上,前年嚷過一回『文人無行』,去年是鬧了一通『京派和海派』,今年又出了新口號,叫作『文人相輕』。」「但我們現在所處的並非漢魏之際,也不必恰如那時的文人,一定要『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典故 

北宋時期,張耒做一首詩送給蘇東坡過目,蘇東坡笑他:天邊趙盾益可畏,水府右軍方熟眠。這是熱湯清燉王羲之。張耒心中不服,也指出蘇東坡的詩中人名用得不當,蘇則要他去找曹操理論。這正是曹丕《典論》: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所謂「文人相輕」,是指文人各以自己才學之所長,輕視他人之所短。這種風氣,由來已久。這是知識分子中一種常見的弊病。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互相尊重,各以別人之所長補己之所短。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豐富提高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視頻 

成語故事 第196集 文人相輕

參考資料 

  1. 刎頸之交 國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