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敷島村
圖片來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敷島村原為日據時期「敷島移民村」,是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之一,位在台灣台東廳台東街(現台東縣台東市),面積約350,開村時有來自滋賀等14縣的日本內地移民共59戶。

目錄

歷史沿革

敷島移民村成立於昭和12年(1937年),其下分為4個聚落,分別是一號、二號、三號、四號。昭和16年(1941年),有滋賀、長野新潟等縣,計57戶共289人。村內有敷島小學校(現址是台東專科學校,另在台東農校撥用校園一角,成立康樂國小)、敷島派出所[1]、醫療所、托兒所等設施。昭和20年(1945年),日治時代結束後,移民村結束,日籍移民全數返鄉。

現今地理位置

臺東市康樂地區,即為日據時期之敷島移民村,其範圍包括今豐樂、永樂及康樂等三里。臺灣光復初期,由於地廣人稀,全區劃為一里,名為康樂。居民除阿美族原住民外,自日據時期已有漢人先後自彰化縣之田中、北斗及臺中縣清水等地移入,從事農耕。境內有卑南水圳通過,水圳兩旁,北面稱圳頂(中寮),南面稱坤下(下寮),居民自日據時期便非常團結,互助合作。遇有圳頂人家舉喪時,圳下居民便自動集體出動,協助喪家做搭棚、抬棺、整地等工作,反之,遇有圳下人家舉喪時,圳頂居民亦復如是,充分表現鄰里互助之精神。其後由於人口增多,於民國五十六年二月調整行政區域,將康樂里分為康樂及永樂二里(其後再分出豐樂里)時,便以卑南水圳為界,南為永樂里,圳北為康樂里。雖然各自為里,但兩里居民仍然保存以往傳統美德,彼此互助合作,歷久不衰,彌足珍貴。孔子謂:「里仁為美」,在當今功利社會中有此善良風俗,殊為難得。

附註

  1. 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警察官署別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

參考資料

  • 張素玢,臺灣的日本農業移民——以官營移民為中心(1909-1945),2001,新店,國史館。
  • 田里維章,戰時下臺灣の生產增強,1943,臺南市,株式會社小出書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