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敦煌雷音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敦煌雷音寺位於敦煌市至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公路的左側,距市區約4公里。傳說古時在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後被風沙所埋。1989年,由國內外佛教團體和敦煌市佛教協會捐贈,重建了雷音寺。1991年6月落成開光,並對遊人開放。雷音寺原名解脫庵,亦名觀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無瑕禪師創建,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說法,聲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

中文名 雷音寺

地 點敦煌市至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

重 建 1989年

建築面積 3000餘平方米

寺院介紹

雷音寺位於敦煌市至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公路的左側,距市區約4公里。傳說古時在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後被風沙所埋。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東西交通的樞紐,也是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四大文化體系在地球上唯一交匯處。從漢到宋代,是西域大德弘揚佛法駐錫雲遊之處,更是中原高僧從陸路西行求法的必經之地。安世高、支簍迦讖、竺法護、法顯、鳩摩羅什、玄奘等高僧大德都在這裡留下了永不磨滅的法緣蹤跡。所以敦煌這個吉祥安寧的勝地,早在唐代時就有「善國神鄉、福德之地」的美譽了。敦煌市雷音寺,據莫高窟洞窟題記及敦煌遺書考證,其前身為西晉之「仙岩寺」,隋、唐時名「崇教寺」,五代、宋時名為「大聖仙岩寺」,元代名「皇慶寺」,清代名「雷音寺」,寺名迭替,故址在莫高窟。1987年莫高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後,政府有關部門將文物保護區與宗教活動區分離。1989年政府在月牙泉鎮劃撥土地,1990年7月諦承老和尚與曹玉春居士等人僅用人民幣一千七百元作為啟動資金髮起了異地重建雷音寺的宏大志向,1990年底雷音寺於現址登記為宗教活動場所並於1991年6月落成開光。

發展歷程及現狀

2004年秋道證法師晉院,遵佛祖教誡,秉承先輩住持正法之遺風,用其所學,整飭僧綱,規範管理。前來雷音寺學佛者愈眾,內外交流者日益而增[1] 。因當時雷音寺規模條件狹小簡陋,大眾熏修,殊感不周,2004年道證法師率眾發心擴建。2007年經得政府批准啟動征地和規劃等工作。2009年端午節之日舉辦了擴建奠基儀式。自2009年至2019年的十餘年時間裡,為護持傳承叢林和沙門之清淨本質,雷音寺力拒商業化合作開發運作模式。擴建以來,耗資甚巨,寺財微薄,難膺勝舉。然而道證大和尚帶領僧團兩序遵照叢林芳規和先輩教導,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舍共結萬人緣」的修行精神,殫精竭慮,聘匠鳩財,緇素兩眾,櫛風沐雨,焚膏繼晷。蒙佛聖加持,龍天護法護佑,道場建設中廣結善緣,護法善信慷慨解囊。或有助善款,或有施木材石料,或有獻磚瓦,乃至出人工。歷經十年擴建,工程建設旋募旋修,諸多殿堂次第圓滿。現如今的雷音寺展現於大眾眼前的正是嚴格遵循了古建營造技術的流程,主要殿堂建築全是唐式榫卯架構。殿堂高廣,器宇軒昂,殿內聖像殊勝莊嚴。

法脈傳承

雷音寺的法脈傳承屬於法幢正宗,由近代佛教界大德高僧心道法師所創。1943年正月初一心道法師來敦煌弘法利生,經縣政府批准,並在敦煌成立中國佛教會敦煌分會,心道法師任首任理事長。並倡導修建敦煌法幢寺,任命高足融照法師為住持,至二月初八為融信法師剃度出家。新中國成立後,1986年敦煌成立了佛教協會,融信法師為首任敦煌縣佛教協會會長,諦承老和尚即在融信法師座下剃度出家。融信法師圓寂後,1989年諦承老和尚發起重建雷音寺的宏願,創建叢林、恢復道場、承前啟後。2004年道證法師晉院以來,對雷音寺進行擴建

寺院構成

現雷音寺占地180餘畝,是敦煌市境內規模最大的佛教活動場所,建築規模沿中軸線共有五進院落,一進為山門,二進天王殿,三進為大雄寶殿,四進為大光明殿,五進為內院。前四進為外院屬朝拜區,對遊人、香客開放;第五進為內院屬修行區、生活區、不對外參觀。外院兩邊配殿有極樂殿、琉璃殿、四大菩薩殿、鐘鼓樓、祖師堂、五觀堂、客堂、雲水樓等。內院以選佛場為核心,有蘭若院、芬陀院、僧伽院、正覺院等。殿堂高廣,氣宇軒昂,殿內聖像,殊勝莊嚴。

視頻

敦煌雷音寺,聽說玄奘當年取經回來住過此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