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敦多布多爾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敦多布多爾濟(17世紀-1743年),博爾濟吉特氏,清朝蒙古親王、土謝圖汗、額駙。妻是康熙帝第六女和碩公主。

生平簡介

達延汗巴圖蒙克後裔,多羅郡王噶勒丹多爾濟長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襲札薩克多羅郡王;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赴京朝貢,賜冠服、銀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扈從康熙帝幸歸化城。因屬眾缺乏食物,發張家口倉粟賑濟。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尚康熙帝第六女和碩公主。康熙三十九年(1700)晉和碩親王,襲土謝圖汗。隨著敦多布多爾濟地位的上升,六公主的地位也不斷得到提升。 康熙四十一年(1702)降郡王;敬逆將軍延信等由里塘護送第七世達賴喇嘛入城,受命留駐其地。康熙四十五年,六公主被封為和碩恪靖公主。 雍正元年(1723年),晉封恪靖公主為固倫恪靖公主。恪靖公主有一個稱號「海蚌公主」,海蚌滿語譯為漢語的意思是「參謀」、「議政」,也就是說,恪靖公主有參政的權力,敦多布多爾濟以功復封和碩親王,晉固倫額駙。乾隆六年(1741年),和他的侄子土謝圖汗敦丹多爾濟駐庫倫,護視其子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乾隆八年(1743年)去世。[1]

子女

敦多布多爾濟有四子,分別為長子根扎布多爾濟、次子額璘沁多爾濟、三子格齋多爾濟、四子羅布桑丹彬多密(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2]

呼和浩特市博物館

位於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公主府街,成立於1990年,佔地面積1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是一座綜合性的市級博物館。

博物館的館址,原是一座清代公主的府邸,當地群眾習稱「公主府」。公主府建於清代康熙年間,是康熙皇帝之女恪靖公主與清代蒙古喀爾喀部土謝圖汗之孫敦多布多爾濟聯姻時所建。公主府以其精美的古代建築藝術和優美的民間傳說而聞名於世。

公主府是按照清代皇族品級營造的,體現了清代皇家府邸特有的建築形式。整個建築豪華威嚴,佈局嚴謹。建築由南向北,層層遞進,嚴格採用了中軸控制、突出主體、左右均衡的建築佈局。府門前設廣場,正南建有青磚照壁。府門高大雄偉,門前立漢白玉石獅一對。東西兩側設有便門,可入東西跨院。正門向裡依次建有前殿、大殿、寢殿三重大殿及左右配殿和東西廂房等,構成四重院落,加上東西跨院,共為六院。院與院之間,有儀門、垂花門、滿月門相通。主體東部為花園區,建有假山、魚湖、涼亭等。西部為馬場、住宅區,曾有白塔一座,現已無存。

公主府的建築不僅巍峨壯觀,而且結構精巧,用料考究。每座殿堂的基座皆由潔白的大理石鑲邊包砌,牆體均為稜角分明的水磨青磚砌成,牆面嚴絲合縫,粉刷後形如墨玉,故被民間譽為「一塊玉」。柁檁一律採用四棱方木,獨具特色。據說,府內的殿宇基礎都是先經掘地三尺,回填白灰、沙子、粘土合拌的三合土後,再由人工夯實而成。

公主府既有體量宏大,形式規整的宮廷式建築,又有小巧玲瓏,形式多變的園林式建築。兩者緊密結合,相互呼應,在空間上連為一體,在景觀上互為映襯,收到了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