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求真百科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散血草
t018ae3c02e485929d7.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117064&sid=6330206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散血草

漢語拼音:Sàn Xuè Cǎo
別名:干肚藥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主治:痢疾,小兒泄瀉,淋濁,便血,衄血

散血草,中藥名。為三叉蕨科植物地耳蕨Quercifilix zeylanica(Hout.) Copel.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痢疾,小兒泄瀉,淋濁,便血,衄血。[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散血草

拼音名: Sàn Xuè Cǎo

英文名: Herb of Clarke Boe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Quercifilix zeylanica(Houtt.)Copel.[Ophioglossum zeylanica Houtt.]

出處

出自《陝西中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三叉蕨科植物地耳蕨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800m的林下濕地或溪溝邊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原形態

植株高約20cm。根莖橫生,纖細,被紅褐色、卵狀披針形鱗片,邊緣具疏毛。葉近生或遠生,二型;營養葉柄長3-5cm,具稜角,基部以上到葉軸和葉脈密被棕色、開展性有節的長細毛;葉片卵形至長圓狀卵形,三出,長6-9cm,寬3-4cm,側生羽片短小,全緣或淺裂,頂生羽片淺羽裂;葉脈網狀,有分叉的內藏小脈;孢子葉長,遠超出營養葉,葉柄長10-18cm,近無毛;葉片狹縮,三出或單一,裂片線形,先端裂片較大,長5-8cm,下部羽片分裂,兩側1對裂片通常基部下側有一分叉小片;側脈明顯,下面隆起,沿中脈兩側各有1行狹長網眼。孢子囊群線形,在中脈兩側各有1行,成熟後滿布於葉背;無囊群蓋。

歸經

肝經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主痢疾;小兒泄瀉;淋濁;便血;衄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散血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散血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