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散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散茶

古時有云:茶興於唐而盛於宋。沒有哪個時代的人能夠像宋人一樣,將茶視為一種愜意的生活藝術,且連茶的存在方式,也不同樣。

《宋史·食貨志》中記載:「茶有兩類,曰片茶,曰散茶」。

在漢朝之間,民間盛行喝散茶。而從唐朝至宋朝,餅茶出現,散茶和餅茶在這期間始終共存著的。坊巷間一直流行著將茶壓成餅來喝,這是當時的社會潮流,然而,一直有不少文人墨客秉持著追求風雅,選擇喝散茶。

只是當時的散茶還藏於草長鶯飛,直至朱元璋下旨:「罷造龍團」 後,才成為主流。在此之前,片茶點茶的細膩,才是飲茶的主流。

仁宗時的大書法家蔡襄,官至禮部尚書,留下一部《茶論》,將自己的茶道潑墨天下,雖說貢茶與民茶有別,可絲毫不阻礙愛茶蔚然成風。

普洱茶中的一種

散茶是普洱茶中的一種,它在外形上沒有多大的特色,不過這樣更顯得此茶的隨意、安靜、自然樸實,而散茶的滋味卻不比任何一款普洱茶種類差,一樣有醇厚感、一樣有獨特的陳香。[1]

散茶,未壓製成片、團的茶葉。出自淮南、歸州、江南、荊湖,有龍溪、雨前、雨後之類十一等。

依照古時的說法,一二級作散茶,三四級作沱茶,七八級作餅茶,九十級作磚茶,然則目前的普洱茶,其外形與其質量早就無關了,磚、餅、沱、散茶等都有原料凹凸之分。

工藝

散茶從發酵工藝來分,可分為生茶和熟茶;按是否壓制來分,可分為壓製茶和散茶。

散茶就是在普洱茶壓製成磚、餅、團、沱等形狀之前的散開的、一片一片的茶,和綠茶等其他茶是一樣的。其實散茶就是大葉種的曬青茶。

普洱散茶的陳香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變化,有的清揚空靈,有的意韻綿長。

緊壓茶是散茶經過蒸軟,然後壓制出來的磚、餅、團、沱等形狀的普洱茶。

白散茶

就白茶而言,白茶散茶,將採摘下的白茶葉,經過萎凋和乾燥,製作而成。不經其他工藝的散茶口感原汁原味,清幽、淡雅、甘甜。

散茶,是指白茶在經過採摘、攤晾、萎凋、乾燥等步驟後直接收集起來的白茶,是白茶最原始無害、最自然的形態。

壓製茶

餅茶,則是在散茶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加工,用工具改變散茶的形狀,通常來說是圓餅狀。

餅茶,是用白茶散茶,經過一系列諸如蒸軟、包揉、壓制、烘乾製作而成的。

剛壓好的白茶餅,香氣沒有散茶好,背後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在壓餅的過程中,白茶中的部分芳香物質,散失在空氣中。

再加之剛剛經過壓餅工序的白茶,內質物尚未徹底沉澱,穩定。自然而然,剛壓好的白茶餅,香氣比不上原汁原味的同階段白茶散茶。

散生茶

散生茶即為曬青毛茶,因為沒有經過蒸軟壓制的過程,所以非常蓬鬆,葉底比較完整。

市場上有些被稱為「喬木茶」(又叫大樹茶)「野生荼」散生茶,與人工種植的台地茶相區分,多數人會以為葉片越大、越長的茶葉越符合「喬木茶」「野生茶」的特徵,實際並非如此。

相對而言,台地茶葉脈、葉炳較平,不像「喬木茶」「野生茶」那樣筋脈突出和有韌性。

散熟茶

散熟茶經人工渥堆發酵。製成熟茶,之後不緊壓,乾燥後就製成普洱茶散熟茶。

散茶可以直接取出沖泡,不用經過用茶刀解散開的過程。

普洱茶散茶有各種級別,級別越高芽頭越多、原料越細嫩,市場上最高級別有號稱宮庭級的散茶,但還是要相信自己的感官,一定要泡茶試喝。

散茶沖泡方法

熱泡方式

將8-10克普洱茶倒入茶壺或蓋碗,沖入500毫升沸水。先洗茶,將普洱茶表層的不潔物和異物洗去,才能充分釋放出普洱茶的真味。[2]

再沖入沸水,浸泡5分種。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再將茶湯分斟入品茗杯,先聞其香,觀其色,而後飲用。

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葉底褐紅色,滋味醇厚回甜,飲後令人心曠神怡。

普洱茶散茶好不好喝與其沖泡方法有很大關係的,在沖泡時,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才能泡好散茶,喝到真正屬於普洱茶的滋味。

冷泡方式

沖泡手法

注水時儘量避開茶葉,可採用沿壁注水或定點注水方式(不可高沖),水線細;如果是熟茶的話,喜好滑糯感,則水溫較低(水沸之後靜水沖泡),喜好香糯感,則水溫需高(水溫95°以上)。

手法要訣「多悶少透」,如果茶葉較碎則相應減少沖泡時間,葉老的沖泡時間要稍微偏長一點。

出湯

第1-3泡茶,在注水之後,蓋上蓋,讓水在碗中停留7秒後,通過濾網倒入公道杯出湯。

第4-7泡茶,在注水之後,馬上通過濾網倒入公道杯出湯。

第8-10泡茶,以上視情況、個人口味而定出湯時間。以上為普遍出湯時間,具體情況可按個人喜好、耐泡度有所調整。[3]

收藏

散茶是可以長時間存放的。然而散茶蓬鬆往往很佔地方。稍微擠壓到就很容易造成茶葉破碎。

但是,散茶的香氣清純、質樸,淡雅通透。

以花香、陳香、竹葉香和藥香為主,像是一個天真純潔的少女,不知愁滋味,清透地像山間的一汪清泉。

資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