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敞開感恩的胸襟(張俊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敞開感恩的胸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敞開感恩的胸襟》中國當代作家張俊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敞開感恩的胸襟

也許經歷了大事件,才會不斷清醒和頓悟。

父親的去世讓我痛楚悲戚情難已,我開始在綿綿戚戚的思緒里回憶曾經,生出無限的感動和感恩;也更加明白,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對於我這樣一個出生在中國北方大平原上的小女子來說,首先要謝謝腳下這片四季分明的土地,它在五十年前的一個下午,讓我落腳。這個下午不尋常,好記、吉祥,是中秋節後八月十六的下午。在民間,一般,尤其是女孩子不喜歡出生在十五,我就這樣可心地生在八月十六。母親說兩個哥哥的生日記不住,偏我的就住了,還忘不了。還有,我上面連着四個哥哥,有兩個哥哥都因鬧痢疾沒了。據說和我挨着的那個小哥哥又白又胖,特愛人,卻沒落下。一位大姥姥就給我取名「環(還)」,說是去個兒子還個閨女,長命。這就是我從小就積了哥哥的福和自己的福吧。婚後,一次小姑子問我多怎的生日,我說:「你最好別問,問了就忘不了。」果真,每年小姑子都記得給我遞送禮物和生日祝福。可見,我這福是從小帶來的。新近不斷有人發聲:人生下來是不平等的,我這也算是打小的優越吧。

我謝謝嚴寒的冬季,因為,那呼嘯凜冽的北風,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冷白的大地上,道道裂痕綿延很遠,像是在訴說悠遠的故事;我很喜歡咯嘣咯嘣嚼吃從水缸里撈出來冰片的情景,好像那才是冬天該有的味道,一副越嚼越帶勁的樣子。看着保留着樹木原始曲線形態的木板門扇縫隙,我想:這凍冰的冷就是從門縫子裡進來的吧,忍不住將手指頭插到大縫子裡。進九的日子裡,家裡也生上了小火爐。喜歡冬季,也許跟祈盼這撲臉的小火苗有關吧。眯上眼睛,能看到那賣火柴的小女孩,還有我的好多希望和夢想。讓小女孩一起來取取暖吧,我的那些夢想也在火光中升騰。感謝那個叫做后街小坨的地方,它給了童年的記憶,儘管它只有幾排土坯房。我家的房子是蓋在了自家的自留地上,那白灰牆圍子很是顯眼,讓我老遠就奔向它。

我漸漸長大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自然讓我知道春種夏長、四時更序。大門口有棵老槐樹,矮壯,樹冠茂盛。我每年都採摘它的槐鈴鐺,細捻着它的槐鈴鐺球,好像要自行給它榨出油來。奶奶則踮着小腳,在掃過槐花後的若干時日裡,仍然念叨着「今年槐花多明年麥收好」,仿佛這槐花真跟麥收有鐵定的關係似的。我還喜歡奶奶那繃了白布邊的大蒲扇,那濃密的針角不僅縫進奶奶的經年閱歷,更多的是一個個講不完的故事。夏日的夜晚,爺爺和我同樣是奶奶的忠實聽眾,爺爺唯一的主題插曲就是咱張家染房原先那富足啊,你老姑奶奶回娘家都是騾馬掛接啊!我謝謝媽媽,她常帶我去海堡姥姥家,讓我感受大海的蔚藍和廣博,我悟到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人生理想的種子也在心中蘊育。

我感謝夏日的激流,那激流由一條條小溪匯聚,而一條就從我家門前潺潺流過,我常擋了篩子截魚,一條條鮮活的小魚從篩子幫上活躍着流到白瓷盆里,更加歡快地遊動着。在小溪匯成池塘的地方,是夏夜裡我和玩伴們戲水納涼的場所。星空下,我們會為腳下踩到一枚小石子而雀躍,為摸到一隻鵝蛋而歡呼;而在那小溪匯成小河的地方,我的哥哥們沿河邊摸着魚,不斷有活蹦亂跳的鲶魚、鯽魚扔上岸,我和幾名小女孩兒也樂得成為哥哥們撿魚的小幫手。而這些當年摸魚、撿魚的男孩女孩們,現在都成了各行各業的行家裡手。

我感謝生命中一盞最明亮的燈,那就是小院屋檐下的家燈。每每我像倦飛的小鳥歸巢時,看到那燈就感覺無比的踏實。晚自習返回,遠遠地見家燈亮着,就加快了蹬車子的力量,而媽媽往往在燈盞下織漁網。織漁網是媽媽漁家女的手藝,卻也成了補貼家用的途徑。我感謝爸爸傳承了書香門第的家風,我用着爸爸用舊書皮紙訂成的寫字本。同樣地,在家燈下,我們共同忙活着為爸爸單位加工葦苫的活計。還有,據說,母雞常見燈光也會多產蛋,我聽到雞籠里的雞撲撲楞楞上下架的聲音。在家燈映照下,我也會頻繁地跟媽媽到集市上論個兒地賣雞蛋。

我感謝一條向南的鐵路,它載我小別家鄉,十幾個小時的車程,開啟了我不同的人生道路。學校濃蔭下、操場間、圖書室里,我盡情地描繪着生命的圖景,一張張獎狀表彰着星夜的努力,一張張答卷圓滿着學年的收穫。我返回家鄉渤海灣,我感謝這片神奇的土地,讓我的理想和汗水在這裡播灑。

我時常走出小天地。感謝黃山迎客松那笑迎八方客的姿態,讓我懂得一種好的狀態才能把人做好,把事業做大;感謝張家界五指峰的雄魄,讓我領略只有擁有了山高我為峰的氣魄,才能踏實實現腳下一個個預定的目標;謝謝海南蓊鬱濃密的椰樹林,讓我明白繁華之後,盡可以到天然氧吧休憩調整,繼而更好地投入到緊張程序中;感謝江西婺源的曬秋,讓我知道秋收是色彩紛呈的,人生也是色彩斑斕的;感謝內蒙古草原蒼闊、遼遠的天空,碧綠、無垠的原野,讓我領略了「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北國壯麗風光;感謝華燈初上香港維多利亞港鬆軟的沙灘,環視四周,讓我感覺「一國兩制」體制下發展的繁榮;感謝青海湖碧藍的湖水與清澈的藍天白雲,讓我欣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圖畫大美;感謝塔爾寺大金殿外叩長頭的信徒,讓我感到震撼,也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感謝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讓我仿佛在聽到鏗鏘的斧鑿聲中感受中華文化藝術的魅力;感謝華清池見證了西安事變,徜徉舊址,讓我感悟事變使我黨我軍在共同抗日過程中得以壯大。這些走出去的足跡讓我的視野不斷開闊。

感謝時光更迭,讓我明白歲月給我傷痛的同時,也把希望和生機延續傳承。二十五年前,當九十歲高齡的爺爺安詳去世時,我的大兒子降生,儘管嬰兒帶給大地的哭聲接續了親人去世的悲泣,可我知道爺爺會含笑歸真的。爺爺慈愛厚道一輩子,真的連三歲的小孩子也沒有傷惱過,他念叨着孫子孫女沒有受大累的而常嘴角掛滿了笑容;他塞給我塊兒八角的退休金讓我倍感人生行走於暖陽;買給我的那本牛皮紙《百家姓》讓我自小歷練出讀書愛好和自學能力。而奶奶熬到子孫滿堂、枝枝葉葉至98歲離世時,已是遠鄉近鄰少有的壽星了。

謝謝父親留給我忠厚傳家、耿直上進的好品行、好傳統,讓我感覺我的前方依然有一扇明亮的窗。咫尺之遙、陰陽兩隔,父親的離開,讓我悲痛不已,而我更有了對生命的珍重,對生者親人無限的愛。「常在有時多盡孝,莫在無時空留憾」,沒有什麼時候比這時理解得更深刻、透徹。

總是感覺自己很幸運,總是感謝生命中那些美好的際遇。可是挫折、困難在所難免。我同樣感謝那些不時襲來的寒潮、冷風。它們的吹打,讓我筋骨更加強健、心胸更豁達。

酸甜苦辣才是人生的四季,風雨之後彩虹無比美麗。這幾天反覆聽《生命中那些溫暖的遇見》和《致自己》,更加明白,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真該敞開心扉感謝生命中相生相伴的萬事萬物。[1]

作者簡介

張俊環,黃驊人,自1992年開始散文寫作,在國家及地方多家報刊發表文章並參加徵文獲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