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教堂建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教堂建築以其規模大小分為宗座聖殿、主教座堂和教堂。它們都遵從產生於君士坦丁大帝時期的早期基督教建築傳統的形式、功能和造型。

特別是主教座堂,以及許多大教堂和宗座聖殿,會有特定的複雜建築結構,這在教區教堂比較少見。它們往往傾向於展示當時更高水平的建築風格和高超的建築能力,並且獲得了普通教區教堂所沒有的宗教地位和社會地位。此類主教座堂往往是其區域內最好的建築之一,並成為當地的驕傲。許多主教座堂和宗座聖殿,以及一些大教堂,都是名列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作品。這包括聖彼得大教堂巴黎聖母院科隆大教堂、索爾茲伯里座堂[1]、布拉格大教堂、林肯大教堂、聖但尼聖殿、聖瑪麗亞馬焦雷大教堂、聖維塔教堂聖馬克大教堂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聖巴西爾大教堂,以及未完工的聖家族大教堂和現在作為博物館使用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等。

最早的大教堂可以追溯到古典時期晚期。隨着基督教的傳播,其教堂也在世界各地建設開來。它們的形式取決於當地的材料和技術水平。通過主教下發到其他區域的一紙命令,作為建築師的主石匠在世界各地興建起了不同風格的建築。這些風格先後有早期基督教風格、拜占庭風格、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18至20世紀初的各種復興風格,以及現代風格。在各種學術風格之上還糅合了當地的區域特徵。

作用

世界上諸多最大和最具有建築意義的教堂中,很多都是建成為主教座堂(Cathedral)或修道院(Abbey)使用的。在羅馬天主教堂中,又有許多被升級為宗座聖殿(Basilica)。下面這些類別不是排他性的。一個教堂既可以是修道院,又可以是主教座堂,也可以是宗座聖殿。一些偉大的新教教堂,如烏爾姆大教堂,就不是其中任何一個類別。而其他的,如威斯敏斯特教堂[2],之前曾是修道院和主教座堂。從天主教的觀點來看,所有的東正教和新教教堂不會被指定為「宗座聖殿」。主教座堂(Cathedral)一詞在東正教和新教里,有時非主教座堂的大教堂,也會冠以此名。一些重要的教堂也被稱為「寺」(Temple)或者「禮拜堂」(Oratory)。

主教座堂

在這些類型的建築中,主教座堂(Cathedral)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在某程度上,「主教座堂」或者「大教堂」這個詞,有時被錯誤地應用於任何巨大或者雄偉的教堂。事實上,主教座堂不一定要很大或者雄偉,儘管許多主教座堂的確是這樣的。主教座堂的名稱來源於「主教」(Cathedra)或者「主教的寶座」(拉丁語:ecclesia cathedralis)。主教座堂作為教區主教的駐地,具有特殊的教會地位和管理職能。

主教作為地方神職人員管理者的作用,從公元1世紀就開始了。 兩百年後,隨着羅馬皇帝康斯坦丁一世在313年宣布基督教合法化,教堂迅速地建立了起來。羅馬興建了5個非常大的教堂,雖然經歷很多變動或重建,它們在今天依然還存在。這包括羅馬大教堂(現拉特朗聖若望大殿),以及更加著名的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主教座堂的建築形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作為主教駐地的儀式功能。主教座堂是與其他基督教教堂一樣慶祝聖事、誦讀聖經、進行禮拜、禱告和布道的場所。但是一般來說,在主教座堂里這些事情會比小教堂里做得更加精緻、華麗和宏偉。這些排場在重要的禮拜儀式期間尤其講究,如施堅振聖事或授聖職的時候。主教座堂也通常是地方或國家政府相關的儀式場所,主教為君主加冕或市長任職主持儀式。

視頻

教堂建築 相關視頻

哥特教堂建築紀錄片
巴洛克 建築風格 教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