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教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教習 學官名。明代選進士入翰林院學習,稱庶吉士,訓課庶吉士者曰教習。自明宣德五年始,命學士充任。萬曆後,專以禮、吏二部侍郎掌教習。[1]

解釋

1).教練;教授。《管子·幼官》:「器成不守,經不知;教習不著,發不意。」《史記·李斯列傳》:「 高 受詔教習 胡亥 ,使學以法事數年矣。」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 徽宗 曰:『朕欲教習書法,告命使能者書之,不愧前代。』」 清 李漁比目魚·入班》:「我已聘了一位名師,約定今日來開館,等不得腳色齊備,先把有的教習起來,等做浄的到了補上也未遲。」

(2).學官名。掌課試之事。 明 代選進士入翰林院學習,稱「庶吉士」,命學士一人(後改為禮、吏兩部侍郎二人)任教稱為「教習」。 清 代沿用此制:翰林院設庶常館,由 滿 漢 大臣各一人任教習,選侍講、侍讀以下官任小教習。官學中亦有設教習者。《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賢契,目今朝廷考取教習,學生料理,包管賢契可以取中。」

(3).教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在下 固始 蘇崑生 是也,自出 阮 衙,便投妓院,做這美人的教習。」 清 秋瑾 《敬告姊妹們》:「如今女學堂也多了,女工藝也興了,但學得科學工藝,做教習,開工厰,何嘗不可自己養活自己嗎?」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二章:「不相信以他這個毫無前途的窮教習,會被一個積世老婆婆和一個能幹的中年婦女真箇看得上眼。」

介紹

清代沿用此制,翰林院設庶常館,由滿、漢大臣各一人任教習,選侍講、侍讀以下官任小教習。官學中亦有設教習者。清末興辦學堂,其教師也沿稱為教習。參閱《明史.職官志二》、《清朝通志.職官略一》。古代對於從事以教授他人學習為生的人,都稱為「教習」。如《水滸傳》中的林沖,稱為御林軍總教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