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教,讀作jiào或者jiāo,漢字一級字 ,最早見於甲骨文 。本義為教育,指導;後引申為使,令,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教

拼音; jiào;jiāo

注音;ˋ、ㄐㄧㄠ

部首; 攵

總筆畫; 11

統一碼; 基本區U+6559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五筆; ftbt

倉頡; jdok

鄭碼; bmym

四角; 48440

字級; 一級字

平水韻; 十九效

解釋; 教育,指導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教,形聲字。商代甲骨文初作從攴,爻聲。形旁攴為手持器械施教形,表示教的本義與施教有關。聲旁爻像器物交織形,於教字表音,爻與⼂(教)並為宵部。後蓋為突出教育兒童義,復加表意偏旁子,遂為從攴從子爻聲之教。商代的⼂經歷西周、戰國到漢代始終存在,但不被《說文》收錄。主流體教字出現後商代出現爻省聲的異體,此體延續到戰國,後不傳。戰國時主流體教經常省略構件攴作᥈(見郭店楚簡《老子》甲本)。隸變時構件爻或作(圖A)、(圖B)、(圖C),或作(圖D)、(圖E)、(圖F),楷書作教,是筆勢、筆意變化的結果。

引申義演變

古教學同字,後代分化為二字。故靜簋之學,或讀教(參"學"字條);楚簡之教,或讀學(見本條下),《古文四聲韻》以᥈為學。正因為二字有着這種關係,所以在字形上也有所體現。西周時的(圖G)與(圖H),結構上都是早期學與教的結合(參"學"、"斆"字條)。《說文》本義為"上所施,下所效",即政教、教育、教令。《書·舜典》:"敬敷五教。"孔穎達正義:"布其五常之教。"郭店楚簡《老子》甲本:"行不言之᥈。"又《唐虞之道》:"⼂民又(有)⍜(尊)也。"引申指管教、訓練、學說等,以上讀jiào。又指傳授,使,令等,讀jiāo。《殷契粹編》1162:"其教戍?"(要授以防戍嗎?)馬王堆漢墓帛書《繆和》:"我教子祝之。"通"校",古代"校人"之官。《周禮》言其"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散氏盤有"教곐父"。通"學"。郭店楚簡《語叢三》:"牙(與)曼(慢)者施凥(處),員(損);牙(與)不好教者游,員。"甲骨文用作地名。《小屯·殷虛文字甲編》206:"戊戌卜,雀(人名)芻(取草)於教?"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䕝秿《廣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並音較。《說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釋名:》敎,效也,下所法效也。《廣韻》:敎,訓也。《玉篇》:敎,令也。《易·觀卦》:聖人以神道設敎。《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傳:布五常之敎。

又《禮·王制》:明七敎,以興民德。注:七敎,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賓客,朋友也。《周禮·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敎。注:敎所以親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禮·曲禮》:敎訓正俗,非禮不備。《荀子·修身篇》以善先人謂之敎。

又蔡邕《獨斷》:諸侯言曰敎。《正字通》:諭告之詞,其義與令同也。

又《廣韻》古餚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餚切,並音交。義同。敎字從᥈從攴。

說文解字

上所施下所效也。從攴,從孝。凡教之屬皆從教。古文教,亦古文教。古孝切。

說文解字注

上所施,下所效也。教效㬪韻,從攴,見子部。效也。上施故從攵,下效故從。古孝切,二部。凡敎之屬皆從敎。[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