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曰:教學相長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曰:教學相長也出自兩漢戴聖的《雖有嘉肴[1]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文言現象

通假字

(兌)命(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古代皇帝發布的政令。

(學)學半(通「斆」(xiào)「),教導。

古今異義

1.雖有至道(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2.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

3.教然後知困(古義:困惑;今義:困難)

4.然後能自強也(古義:勉勵;今義:健壯的,有力的)

5.教學相長也(古義:促進;今義:增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後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後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後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後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上說:「教人是學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2]

注釋

雖: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餚,用魚、肉做的菜。

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強:自我勉勵。

強:勉勵。

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兌命》:《尚書》中的一篇。兌,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命, 《尚書》中的一種文章體裁,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布的政令。《尚書》,又稱《書》《書經》,儒家經典之一。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的著作的匯編。

學學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第一個「學」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示推測。之:是代詞,復指前置的賓語「此」。[3]

作者戴聖

戴聖(生卒年不詳),字次君,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出生於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後世稱其為「小戴」。戴聖與叔父戴德曾跟隨后蒼學《禮》,兩人被後人合稱為「大小戴」。漢宣帝時,戴聖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禮記》,即《小戴禮記》傳為聖編。《漢書》記載成書於漢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趙禥以其籍貫地詔封戴聖為「考城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