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宮貓的歷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宮貓

來自網絡的圖片

故宮貓的歷史故宮裡有一個人見人愛的網紅團體「故宮貓」。說它們是網紅,沒有一點貶義。當遊覽故宮的時候,遊客常常會被這些可愛的萌物打動。有很多故宮貓都有自己的名字,它們有周邊,有明信片,甚至還有了代言。故宮貓不是現在才有的,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的明代。[1]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被稱為紫禁城,暗示皇帝是天上紫微星轉世。明永樂皇帝決定遷都北京後,就開始建造紫禁城。永樂皇帝遷都北京的目的是為了堅守北方前線,結果他以後的幾位皇帝一點都不爭氣。土木堡之變,讓大明皇帝成為俘虜。正德以後的皇帝越來越荒唐,他們有的沉迷酒色,有的修仙吃丹,有的把權力交給太監自己去當木匠。明代有個太監叫劉若愚,他寫了一部《酌中志》。這本書中記載了很多宮中隱秘。

這本書中寫道,宮中有各種珍禽異獸。有些動物繁殖能力驚人,為了給皇宮帶來「子嗣運氣」,貓就成了皇宮裡最受重視的動物。當時后妃和太監們都喜歡養貓,還有一個叫「貓兒房」的部門,專門負責替皇帝養貓。公貓被稱為小廝,母貓被稱為丫頭,閹貓被稱為老爺。格外受寵的貓還可以有職務,稱為「貓管事」。把人的社會等級關係強行加到貓的世界。

明宮中養貓的本意是祝願皇帝多子多孫,可實際結果不是這樣。當時紫禁城中到處是貓,到了貓們「鬧春」的時候,宮中常常有悽厲慘絕的叫聲。這些可怕的聲音,有時會讓皇子皇孫因受到驚嚇而死。沈德符編寫的《萬曆野獲編》有關於此事的記載,皇宮的乳母遇到這種情況不敢說明,只好找別的藉口遮掩過去。

明代有一本叫《涌幢小品》的筆記,其中記載了皇宮養貓的支出。書中說,當時乾明門有12隻貓,它們每年要享用1700多斤豬肉,365個肝,這樣的伙食標準,讓平民百姓苦不堪言。這些養貓的費用都是壓榨百姓而得。京城周邊的宛平縣,每年承擔的賦稅中有720斤豬肉,這些豬肉是用來餵貓的。

明代宮廷中最著名的一隻貓叫「虬龍」,他是嘉靖皇帝的寵貓。這隻貓有淡青色的長毛,有潔白的眼眉,並且性情溫順。這隻貓死的時候,被葬在了紫禁城玄武門對面的景山。嘉靖皇帝給這隻貓造墓立碑,讓這隻貓能夠一直伴在他身邊左右。在嘉靖朝還有官員因為給貓寫祭文而進入內閣的故事。這些故事,既說明了宮中的貓有多麼受寵,也說明了皇帝有多麼昏聵。[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