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故園懷舊(閆武裝)

故園懷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故園懷舊》中國當代作家閆武裝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故園懷舊

沐浴着明麗的陽光,我去往第二故園——藉口中學。藉口中學是天水市秦州區西路最大的一所中學。有老師100多人,學生近2000多,教學班將近40個。雖然目前進城擇校熱很嚴峻。但這裡的老師,學生依然不僅數目不減當年,且工作、生活、學習一如既往生機勃勃,神采煥發。

出市區,夾道的香花槐捧出一串串紅紅的花兒,一路芬芳,為我引路,仿佛害怕我離開太久,忘了歸來的路。一入校門「五四」激昂、歡愉的入團宣誓儀式為我打開了記憶的閘門,是怕我忘了當年這裡的青少年們勤奮好學,不負厚望,刻苦攻讀的情景吧!簡潔明了的宣誓儀式後,同學們很快進入了教學樓,教室內昂揚頓挫的講解從窗戶傳來,同學們激情洋溢的讀書聲飄入耳鼓。操場上,晨練的老師驚喜中微笑着向我致意。 一切是那麼美好,那麼令人開懷,象春末夏初明媚的朝陽將我這久別的遊子深情擁抱。

熟悉的校園舊貌換新顏,又不乏感傷。喜的是近年校園之巨大變遷,感傷那些往昔熟悉的記憶幾乎蕩然無存。從我離開到現在只十年,鎮子與天水市未發生多大變化,而這座校園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僅有的兩棟單面教學樓一晃變為一座六層高的雙面教學樓,西南角窗明几淨的營養早餐樓早已取代以往窄小陳舊的灶房。兩棟舊教學樓被拆,舊址一棟高大的宿舍樓已竣工,又一棟單身宿舍樓在家屬樓前拔地而起。記憶中峽谷間整齊劃一卻太過樸素的校園舊貌所剩無幾。讓我欣慰的是,沿校門兩側一溜煙三排月亮門小院依舊穩坐郁郁青青的雪松帷幕後。那裡有我二十年前初入故園最艱苦時難忘的記憶,那裡有我朝夕相處,父兄般、姐妹般深情依戀着的同事,那裡還有我一塊塊整齊的菜園、一排排金燦燦的菊、藍幽幽的馬蘭花兒。有我們清晨帶領同學們學海起飛的匆忙,日間三點一線的辛勤勞作,晚間燈明火亮教室內耐心的輔導。也有我們周末傍晚就着清涼的晚風吹拉彈唱的歡愉……

記憶中,寬厚和善卻一絲不苟的會計、我右邊的鄰居石老師微微含笑親切向我走來。手裡還捧着大半碗孩子們入口時不小心灑在我倆門前,意外發芽後移栽於地界上,秋後悉心收穫、曬乾簸淨之後端給我的韌子。

生活上和藹可親、工作上嚴厲有加的郭好賢、楊占林等老領導也一一從記憶深處走來,一同走來的,還有楊康明、唐金維、鄭富寶主任,楊利榮、鄧暉、裴鋒等同事, 茹英、琦雲、學英 、隴燕、潔等一位位姐妹也各具情態,各懷關切走到我的面前,我們仿佛再次共同執教,齊心協力培育着一個個刻苦好學的農家子弟,我們似乎又一起談笑,一起切磋,一起為了一件難題而熱烈爭論,為了一個問題學生而絞盡腦汁。

下雪了,午間放學後,母親般的學英早饊好了饊面飯,琦雲、茹英炒好洋芋絲,拌好胡籮卜絲,熗好酸菜,等着我圍爐美餐。春日傍晚,我們漫步花海;秋日果園,我們大飽口福。時間真快,琦雲,艷君,愛珠,玉芳早先我而進了城,潔、雪雁、隴燕也和我前後離開了那片美麗的土地。雖處一城之內,卻各自忙碌很少見面。學英與石老師早已西去,只有郭老師、鄭老師、楊老師、裴老師、茹英、昕莉、佩華等一如既往,還堅守着那一方土地……

環顧四周,思念滿懷。年輕有為的新校長范提升熱情地向我打着招呼,幾位老同事驚喜地微笑着從身旁走過。他們去往嶄新的教學樓,我卻佇立操場東南角,久久挪不動腳步。我又一次想起了初來乍到時那些和藹有加、嚴肅可敬、愛校如家,敢做敢為的老領導,老同事,也想起了那裡生長着的三層樓高的泡桐樹,想起樹上美麗的紫色花兒盛開時,我在三樓任高中年級英語課甜蜜蜜的花香溢滿教室的情景。記得那時為英語老師的我,為了激發興趣常為同學們教唱優美的英文歌曲,還常常驚喜地於教學的間隙,朗誦着一首首寫給他們的散文詩,給同學們長在鄉村、過早背上生活包袱苦讀的生活,帶來一絲清新的氣息。

一晃十年過去了,老校長走了,老同事也走了。他們有些永遠西去了,有些離開這裡去另一地方工作了,可他們的影子卻像今日校園那些神采煥發的老師們一樣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往昔那些刻苦好學的學生們也早已遠走高飛,默默奉獻在祖國四處不同的崗位,可他們像今晨朝陽下入團儀式中的青春少年,讓我倍受鼓舞,讓我信心倍增,讓我堅信無論教學,生活還是文學之路上,我都會不負故園,越走越高,越走越遠……

[1]

作者簡介

閆武裝,寧夏彭陽人,浙江德清三中(高中)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