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故鄉的那盞煤油燈(王吳軍)

​​ 故鄉的那盞煤油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故鄉的那盞煤油燈》中國當代作家王吳軍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故鄉的那盞煤油燈

假期里,逃出鋼筋水泥攏裹的城市,猶如一隻出籠的小鳥,撲進故鄉的懷抱里。

閒逛幾日後,逐漸收拾起閒雲野鶴之心。於是,開始幫着老姐整理家中的一些廢舊物品。在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落裡,一個布滿煙塵的小瓶忽然間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小心翼翼的將它捧起來,找來一塊抹布,輕輕的擦拭。不一會兒,一盞黃色瓶身、黑色燈芯管的煤油燈就呈現在我的面前。剎那間,那久遠的回憶猶如噴涌的泉水一般,一股腦兒的往外突,起初還隱隱綽綽,極致後來,逐漸清晰明朗起來。

改革開放之初,五六歲的我已能記事。那時候的家鄉,還沒有通電,為了夜間的照明,每一戶人家都備有一盞煤油燈,為此故鄉所在的鄉還掙得了一個"煤油公社"的雅號。那時候什麼物品都實行定量制,鄉里的貿易公司煤油儲量本來就很少,為此,即使買一斤煤油都要大費周章。那時候挺羨慕鄰里的一戶人家,因為他們去購買煤油時,往往能買上我們的好幾倍,這在我們看來,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後來,我們才得知,這戶人家在貿易公司里有親戚,所以才能比我們多買一些,不過,也並不是想買多少就買多少。對於沒有門路的普通人家,售貨員在售賣煤油時,還要硬搭上幾包劣質的香煙,人們只好咬咬牙,狠心的買下因此,煤油在故鄉就成了奢侈品。為了節約煤油,夜裡實在需要照明,只好尋找替代品,將沾滿松脂的木片點燃。這些木片的缺點是燃燒快,煙特別的大,光度也沒有那麼的明亮。每一個夜晚,父親早早的燃起這些富含脂油的木片,藉助這點點星火的亮光,母親揉着麵團。火籠中,石三腳上放置的鐵鍋里正往外冒着熱氣,待母親將麵團合好後,父親才會點燃煤油燈,房間裡剎那間亮了許多,映照出鍋里沸騰的酸湯,母親熟練的用手將麵團撕成小塊丟到鍋里,一片片如樹葉般的面塊就飄落在沸騰的湯里,一上一下的打着滾,燈光也照亮了我們幾個小孩貪婪的眼。待面塊全部入鍋後,父親又將煤油燈光吹熄。吃過晚餐,父親經不起我們的央求,再次將煤油燈點燃,我們就在這燈下玩着手影遊戲,那貼了一層報紙的板壁就成了我們放映的屏幕,其間還要配上聲音,一台戲就在我們的臆想中開場,內容大多是神鬼大戰的故事,雖然演繹得不是那麼精彩,然而我們卻融入其中,玩得不亦樂乎。為了節省燈油,母親總會對我們說,不能去玩自己的影子,這樣會作噩夢的。我們信以為真,只好作罷,不過第二天晚上我們又忘記了母親的忠告,再次央求父親將煤油燈亮起來,忙着用手影演繹我們永遠也演不完的故事。待我們玩累後,父親總會裝上一袋煙,點燃後深吸一口,在昏黃的煤油燈光下給我們講起流傳千年的故事,其內容大多是神鬼誌異,因為擔心我們害怕,父親一般都會很奢侈的讓煤油燈光亮起。我們就圍坐在父親的身邊,在如豆的燈光下,聽父親講着百聽不厭的故事。

[1]

作者簡介

王吳軍,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