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故鄉小鎮的院子(范兆國)

故鄉小鎮的院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故鄉小鎮的院子》中國當代作家范兆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故鄉小鎮的院子

美麗的公園城市成都住了幾年,今天終於回到了山東省寧陽縣南驛這個古鎮。我在這個離故鄉村莊十里路的小鎮住了四十多年,對她有着像對故鄉一樣的依賴。尤其是我住在一樓,有一個南北長十三米、東西寬九米的不大也不小的院子。坐在院子裡的涼棚底下,欣賞着菜地、花園——我離開南驛這幾年,院子一直有孩子的二姨夫、二姨管理着——對於我這個從小在農村長大、喜歡泥土味道的人來說,簡直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本來我沒有條件享受這些。二00三年小鎮駐地中學寧陽六中第一座家屬樓拔地而起,二十八戶年輕人住了進去。我那時剛剛從鎮機關提前退休,兩個孩子最早趕上繳費上大學的年代。女兒畢業剛剛參加工作,兒子還在讀博士,我的家庭經濟拮据,經常捉襟見肘,對這座新建的家屬樓我甚至沒有正眼看過一次。學校里和我同齡的老師們和我一樣,只有借親戚、磨鄰居、東湊西湊給孩子買樓房的份兒,沒有自己去住樓房的奢望。

可是機會幸運偏偏找上了我。學校新建幼兒園,需要拆掉我住的家屬院的南屋。本來我住的就不寬裕,拆掉南屋就更住不開了。學校校長想辦法給我調房子,總沒有合適的。便動員我去住樓房,說還有一樓兩個住戶沒有賣出去。讓我去挑一戶,價格是四萬六。哈哈,我機關退休,愛人還在六中教書,孩子上學幾乎花光了我的所有的積蓄,手裡只有四千一百元存款,四萬六,連個零頭也湊不齊。校長說,賒給你,每年拿一萬,四年交齊。我一合算,行啊,一年一萬我還省得出來。我就去了家屬樓看沒有賣出的兩戶住室。沒有想到,一樓竟然有南北長十三米、東西寬九米、共一百一十七平米的大院子,就沖這一點,還有緩期交款的優惠,我住進了家屬樓,有了喜歡住的樓房和特別喜歡的大院子。

搬進樓房我才知道,我的院子一大片是建樓施工基地,院子裡除了遍地的磚頭石塊,還有施工時固定吊塔用水泥澆注的鋼筋混凝土硬塊。我先是在陽台往南修了一條水泥路,把院子分成東西兩大塊。東邊設計南北兩小塊菜地,西邊分為南北三小塊,北邊是菜地,中間搭建一個六、七平米的涼棚,南邊設計成小花園。民以食為天,先動手整理菜園,把垃圾運出去,把好土推進來。整出三塊菜地,種上了各種蔬菜。然後搭建涼棚,涼棚底下用水泥硬化了地面,壘起了茶几,石凳。花園地塊下面的鋼筋混凝土,我費力氣挖掘出幾個大樹穴,栽上了銀杏、廣玉蘭、石榴、枸杞、月季、芍藥、香椿等花草樹木。由於管理得好這些花草樹木一個勁的往上長。到了春天,我把在室內養的花兒也都放在院子裡,君子蘭、鬱金香、紫羅蘭、茉莉花、梔子、鐵樹和院子裡的花兒草兒自由自在的隨風起舞。小小的花園紅的鮮紅、綠的油亮、白的素雅、粉的妖艷、七彩繽紛,格外誘人。一樓鄰居家陸續蓋上南屋,院子都成了水泥地面。我則用方塊石壘砌牆根,用不鏽鋼鋼管焊接成柵欄牆、柵欄門,以便利於花草蔬菜的生長。

每年,我的菜地里長滿了應季的新鮮蔬菜。冬天就栽植的萵苣到了來年四月就已經長得又粗又大,正月里就種上土豆,春二月就吃上了鮮嫩的韭菜。三月小白菜、小油菜就上了餐桌,清明前後點瓜種豆,吊瓜、絲瓜梅豆先後爬上涼棚。大蔥、黃瓜、茄子、豆角、芸豆、甜椒、菠菜、小茴香應有盡有。剛剛長成的黃瓜,又鮮又嫩,摘下來,用水一洗,放在嘴裡,嘎嘣一咬,滿嘴生香,那種清香味是從市場上買來的黃瓜從無曾有的。西紅柿則沙楞楞的甜,口感美不勝收。每當我在菜地里忙碌的時候,那種熟悉的泥土的味道撲鼻而來,心裡便產生一種對土地親切的情感。 逸欲仙。一早一晚,在花園裡侍弄花草,含苞欲放的花兒對我微微含笑,我這園丁就已經心花怒放了。呵呵,花的芬芳、菜的清香,滿園香氣襲人,真的令人陶醉其間。勞動不僅僅光榮,還換來了滿滿的幸福和盡情的享受。

我不是農民,父母在老家的責任田也因為我的無暇顧及而轉讓給了鄉親們。只有院子裡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上,留下了我愉快地汗水,給了我豐碩的果實和菜蔬,給了我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對大地那麼鍾情厚愛,對家園那麼傾心依賴。美麗的公園大都市成都和溫馨的家鄉小庭院互相媲美,讓我每天都有一種思念和愛戀。[1]

作者簡介

范兆國,原山東寧陽第六中學語文教師,後在政府機關工作,現已退休。作品散見於《大眾日報》《泉城文藝》《泰安日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